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三体8与正常核型MDS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特征比较

王洪志  郭小青  胡晓梅  
【摘要】:正目的:了解三体8与正常染色体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特征。方法:对09年5月至10年6月在我院诊治、伴随+8核型与正常核型的MDS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MDS患者44例,其中正常核型MDS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周以华;;病态造血细胞分析在MD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21期
2 宋银森;周莉;郭振欣;;8号染色体三体型异常而无病态造血改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J];临床医学;2011年03期
3 许洪志,仲春红,吴爱华;病态造血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4年16期
4 冯敏 ,曾维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淋巴、单核等细胞病态造血的观察[J];广西医学;2002年02期
5 庞玉军,李迎春,周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细胞形态学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6期
6 李元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态造血表现[J];山东医药;2001年19期
7 张雪梅,张素芬,刘丽梅,徐星,郭步云,朴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淋巴、单核等细胞病态造血的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9年12期
8 张延芳;杨继黎;冶秀鹏;张伟;包慎;马燕萍;白晓川;;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21年02期
9 刘统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态造血特征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10期
10 潘芹;王娟;;无明显病态造血改变而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11期
11 吕树文;那春龙;程利梅;刘艳丛;;无明显病态造血的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02期
12 温孝如,陈世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态造血细胞观察[J];江西医药;2000年02期
13 陈学新,王人众,芦远清,马斌,夏丽娟,张桂杰,赵仁杰,王美寒,霍汉玲,郭本德,张清晶;16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分期的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4 张建富,李嘉陵;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探讨──75例血象、骨髓象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1995年01期
15 杨平,汪声恒;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好转时骨髓病态造血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年03期
16 张俊;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王勇;沈娟;仇惠英;;一例伴有t(1;7)和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而无病态造血改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年06期
17 邱卫华;郭庆云;张英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病态造血的特点与鉴别诊断[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洪志;郭小青;胡晓梅;;三体8与正常核型MDS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特征比较[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郭小青;王洪志;胡晓梅;;不同核型MDS病态造血特征[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俊;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吴伟林;马勤芬;王勇;沈娟;仇惠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细胞克隆起源的FISH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刘丹丹;陆定伟;贡静霞;吴伟林;马勤芬;薛永权;陈子兴;;骨髓细胞病态造血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洪志;麻柔;胡晓梅;杨晓红;许勇钢;刘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8克隆的病态造血及病理特征[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嘉林;周明晓;徐闵;葛昌文;许莹;;不同种疾病骨髓病态造血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林圣云;胡致平;沈一平;郑智茵;沈建平;;30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及预后分析[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张水生;陈世林;王晓莉;张胜敏;罗敏智;程洪波;;以单核系统细胞为表现MDS-RAEB1例报告[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叶宝东;;MDS的分型分类及预后[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研究2011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学习班文集[C];2011年
10 高冲;陈宝安;洪铁艳;夏国华;丁家华;邵泽叶;孙耘玉;王骏;程坚;宋慧慧;薛萌;鲍文;赵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11 张明洁;李素君;刘蔚;严蜀华;;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及原始细胞簇的结果观察[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2 冯宝章;雷健玲;林泽嬉;郝玉书;赵春华;;大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治疗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3 李早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诊断分型标准探讨[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4 许晓倩;王健民;高磊;邱慧颖;陈莉;贾麟;胡晓霞;杨建民;倪雄;陈洁;吕书晴;章卫平;宋献民;;伴病态造血相关改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特征[A];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5 卢学春;杨波;朱宏丽;姚善谦;;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依硫磷酸联合方案治疗MDS的应用研究[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16 童向民;;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7 孔佩艳;刘红;彭贤贵;罗静;刘思恒;龚奕;陈幸华;;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法在临床诊断儿童低增生MDS中的意义[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8 葛素君;康慧媛;顾李霖;潘玉玲;刘改霞;姜文灿;李绵洋;王成彬;;环形铁粒幼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中的临床价值[A];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二十六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19 林圣云;;发热、红斑、脾肿大[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0 张苗苗;;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A];2014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费成明;MD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异常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
2 申咏梅;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2年
3 黄健;尿多酸肽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黄志杰;容错存储系统中的MDS阵列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钱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基因表达谱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佟红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甲基化模式异常与三氧化二砷对其作用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卢洁;人MDS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砷剂、沙利度胺在荷瘤小鼠体内抗瘤作用与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师蕾;S100A9通过激活NLRP3炎性小体诱导MDS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
9 方晓磊;几类MDS码构造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
10 王雁玲;MDS患者骨髓MSCs分子遗传学分析和CsA对MDS患者骨髓MSCs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1 卢俊;地西他滨治疗儿童R/R-AML和MDS的疗效观察及DUSP16在儿童AML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20年
12 曾雯;转录因子Foxo3a在地西他滨诱导MDS细胞株SKM-1向单核细胞分化、凋亡、周期阻滞及自噬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邓理南;17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朱双丽;骨髓病态造血对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疗效和生存预后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付春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异常克隆起源和演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周庆兵;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遗传学分型的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王旭;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比较[D];吉林大学;2007年
6 贾秀青;MDS的中医辩证分型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马清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7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8 丁秀娟;阿扎胞苷治疗较高危组MDS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21年
9 蒋梅;SPAG6基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10 沈一侠;基于MDS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1 黄秀萍;亚砷酸注射液联合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高危MDS疗效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
12 钱雅琴;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异常及相关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3 钱军;应用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早期诊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4 曹小立;铁过载对巨噬细胞及MDS红系造血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15 王帅;培肥方式对碱化土壤肥力的影响及最小数据集(MDS)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16 李萍;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17 杜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18 赵佑山;MDS患者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9 杨勇;炎症细胞因子IL-32和IL-18在急性白血病及MDS中的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3年
20 杨东光;补髓生血颗粒为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之难治性贫血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