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惠铭;陈达信;阎友珍;张德成;;丹参素对微循环障碍家兔微血管和血浆乳酸含量的影响(摘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05期 |
2 |
周鑫;韩德五;尹镭;赵海珍;;丹参素保护肝损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
3 |
杨向群;龚肖崎;钟纪根;黄瀛;张亚霏;;大鼠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脏皮质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J];微循环学杂志;1993年03期 |
4 |
李艳杰;孙玉华;;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年01期 |
5 |
李艳杰;孙玉华;;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S2期 |
6 |
赵学崑,崔吉卫,高希章;纸层析定量测定丹参注射液中有效成分——丹参素含量方法的探讨[J];中成药;1984年07期 |
7 |
许锋,陆伯刚,姚智,鲁焕章,吴咸中;丹参及丹参素对内毒素刺激下肝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的动态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年05期 |
8 |
张荣泉,王德仁,张蓉;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1年11期 |
9 |
王志平,范晋勇,刘玉强,元英进;D301树脂吸附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9期 |
10 |
石琳,高苏祥,薛芬,戴华娟;用荧光偏振法研究丹参素对血小板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
11 |
秦万章;殷敬之;杨春欣;;丹参素针剂治疗几种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5年07期 |
12 |
李跃华,李菁,戚晓红,吴翠贞,徐柯;丹参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药物性肝细胞损伤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03期 |
13 |
黄雅兰,孙广红,孙伟光,张明,张鲲;HPLC法测定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J];中国药业;2002年12期 |
14 |
方杰;丹参素对乳腺癌MCF细胞株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年03期 |
15 |
许根英,杨春欣,董颖,吕迁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敏Ⅲ号袋泡茶中丹参素的含量[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
16 |
江华,张晓乐,翟所迪,谭颖丹;颈痛平片中丹参素与葛根素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学杂志;2004年12期 |
17 |
黄敬群,张秀巧,郭军,张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8 |
雷艳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年04期 |
19 |
张逸;王磊;潘立群;;丹参促进烧伤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
20 |
时毓民;金勤立;;丹参素治疗迁延性肺炎13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2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