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不同黄疸证的临床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阴黄的分布规律、临床鉴别要点和阴黄证转化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析1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阳黄和阴黄证的分布情况、阳黄和阴黄证主要证型、主要鉴别依据及黄疸持续时间、体质学特点和服用苦寒药等因素对阴黄转化的影响。结果:(1)阳黄患者占56.9%(86/152),阴黄患者占11.3%(17/152),界于阴黄和阳黄之间者占31.8%(48/152)。(2)86例阳黄证患者中,21例为湿热内蕴证,湿热+瘀热证60例,湿热+瘀热+阴虚证5例;17例阴黄证患者主要脾虚兼有湿邪(浊)为主,该证型16例,占94.1%,另外1例肾虚患者也兼有脾虚;48例阴阳黄患者均有脾虚表现,兼瘀热者29例,兼湿热者19例。(3)17例阴黄和48例阴阳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疸颜色晦暗,而86例阳黄患者均表现为黄色鲜明;45.4%(39/86)的阳黄疸患者、43.8%(21/48)的阴阳黄患者和6%(1/17)的阴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41.8%的(36/86)阳黄患者、39.6%(19/48)的阴阳黄患者和6%(1/17)的阴黄证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苦;其他如痞满食少等表现见于不同黄疸证的患者。(4)所有阴黄患者(17/17)和89.6%(43/48)的阴阳黄患者表现出舌质淡和/或胖、有齿痕;所有阳黄患者(86/86)和10.4%的阴阳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舌质红;88.4%(76/86)的阳黄患者见黄腻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11.4%(10/86)的阳黄患者白苔或白腻苔(但均伴舌质红);88.2%(15/17)的阴黄患者见白苔,11.6%(2/17)见淡黄腻苔(但均伴舌质淡);54.2%(26/48)的阴阳黄患者见白苔或白腻苔,45.8%(22/48)的见淡黄腻苔。所有黄疸患者均见不同程度的舌下脉络迂曲、紫暗。(5)103例阴黄和阳黄的黄疸病例,黄疸持续2个月以上时间不退的26例患者,阴黄的发生率为61.5%,而在黄疸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77例患者中,阴黄的发生率为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1例具有阳虚倾向的患者中,阴黄发生率为34.5%(10/29);非阳虚体质的74人中,阴黄发生率为9.5%(7/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阳黄证以湿热和瘀热为主,阴黄证以脾虚为主;临床辨证以黄色鲜明或晦暗,舌质红或舌质淡鉴别要点;约1/3的患者临床兼见阳黄和阴黄表现(阴阳黄),病情处于阳黄向阴黄的转化过程中。黄疸持续不退、患者体质具有阳虚倾向是导致黄疸阴黄转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