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亚单位(PI3K p85α)α在大肠粘膜正常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以及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I3K p85α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73例大肠正常粘膜,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标本取自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镜下电凝切除活粘膜活检标本。49例大肠癌以及配对癌旁正常大肠粘膜标本取自南方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病变。以上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大肠癌病例采用Dukes'分期,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制作4μm连续切片供检测用。用免疫组织化学三步法检测试剂盒检测122例大肠病变组织标本中PI3K p85α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进行统计,其中PI3K p85α表达水平与大肠组织类型及大肠癌Dukes分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PI3K p85α表达定位于大肠病变组织的细胞浆,表达水平在正常大肠粘膜和息肉呈低表达或阴性,在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组织中,PI3K p85α表达相对于正常大肠粘膜和息肉开始升高,而在大肠癌组织中开始显著升高,PI3K p85α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间质炎症细胞中也有表达。经等级资料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大肠正常粘膜、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的PI3K p85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2=78.875,P=0.000)。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提示PI3K p85α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演进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关系非常密切(r=0.778,P=0.000)。对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分析结果显示,Dukes'B、C期的大肠癌中PI3K p85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处于Dukes'A期的早期大肠癌,而伴有远处转移的Dukes'D期大肠癌PI3Kp85α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大肠癌不同Dukes分期的PI3K p85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2=9.758,P=0.021)。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提示PI3K p85α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并不密切(r=0.358,P=0.012)。高、中、低各分化程度的大肠癌PI3K p85α的表达水平有依次升高趋势,但经等级资料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各组PI3K p85α表达无显著差异((?)2=0.906,P=0.636),结论: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PI3K p85α蛋白的异常表达并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PI3K p85α可能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有效靶点。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
|
|
1 |
谭诗云,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大肠癌组织LPM观察和癌周及区域淋巴结免疫反应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1995年02期 |
2 |
刘君;大肠癌组织中67KD_aLNR表达增强的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1997年12期 |
3 |
高建军;王为忠;龚晃;王东霞;张玮玮;;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沈阳部队医药;2001年04期 |
4 |
刘光军,张丹,张力,王继红,姜彦多,高红,刘丹,金成兰;CDC25B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5期 |
5 |
南清振,张振书,杨希山,肖冰,高蕾,叶方鹏,武金保;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大肠癌相关基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11期 |
6 |
刘剑仑,葛莲英,黎丹戎,张贵年;端粒、端粒酶及端粒酶催化亚基在大肠癌中的作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5年04期 |
7 |
唐卫中,高枫,李卫,唐宗江;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APC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
8 |
于兰;张建兵;;C-erbB-2蛋白,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
9 |
谢裕安;葛莲英;刘剑仑;匡志鹏;李艳;罗小玲;;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2期 |
10 |
王丽琼;张曦;尹伟;朱惠荣;刘大刚;;Rb和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年03期 |
11 |
毛银玲;于雁;;CK20、CEA与Ducks’B期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年02期 |
12 |
陈召良;钱立元;;大肠癌并肝转移的蛋白质组学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
13 |
曾纪权;熊建萍;黄传生;黎治平;高文;;HER-2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06年03期 |
14 |
庞久玲;刘爱东;张文江;王月;许志萍;;CD3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5 |
曾庆安;潘海燕;;MMP-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S1期 |
16 |
李毅;程勇;;Smads蛋白家族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07年08期 |
17 |
张涛;郭建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07年07期 |
18 |
孙小娟;詹俊;;大肠癌的靶向治疗[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年05期 |
19 |
王道荣;汤东;;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基因超甲基化与大肠癌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
20 |
葛永利;阎晓红;;Survivin基因与大肠癌的关系[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