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九五”以来中药学科发展报告 第一部分 中药学科 中药药理学

【摘要】:正发展概况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包含中药效应动力学(简称中药药效学)和中药代谢药动力学(简称中药药动学)两方面。中药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①用现代科学方法阐释中药药性理论、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②探索发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琳琳;张宾;;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6期
2 张世玮;;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3 胡锐;张恩户;;建立中药药理文献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年05期
4 朱雪梅;;论中药药理学研究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华兰香,王波,黄祖亮;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开展中药药理学研究[J];首都医药;2001年03期
6 罗天诰;;浅谈中药资源学[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7 何晓山;代蓉;李秀芳;周宁娜;林青;;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中药功效分析[J];中医药信息;2007年02期
8 ;沈映君教授谈中药药理学科建设[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9 于俊敏;;浅谈动物模型在中药药理研究的意义[J];中外医疗;2008年36期
10 刘干中;大会总结[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年01期
11 刘琳娜,梅其炳;中药药理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与启示[J];医学与哲学;2002年04期
12 石宏志;泽兰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4期
13 李祥华;;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10期
14 李巨三;;中药双向调节作用常见形式探讨[J];光明中医;2008年10期
15 陈莉军;中药药理学研究新视点[J];山东医药工业;1998年05期
16 王广平;孙东川;;中药产业发展与中药技术科学的建立[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9期
17 张瑞雪;;浅谈大黄泻下以外的功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10期
18 廖福龙;浅议中药药理学中的血液流变学[J];世界科学技术;2000年03期
19 田文艺;;中药复方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0 白明学;;白术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九五”以来中药学科发展报告 第一部分 中药学科 中药药理学[A];“九五”以来中医药学科发展报告(1996-2007年)[C];2008年
2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发展概况与特点[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3 王乃云;李梅;李爱华;;调剂人员必须学会辨别中药别名[A];2005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郑玉洲;;略论李时珍在中药学上的贡献[A];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原思通;;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周文霞;张永祥;程肖蕊;蒋宁;;网络药理学对中药药理学及创新药物研究的启示[A];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日程安排与论文摘要[C];2010年
7 常惟智;赵文静;旺建伟;孙敏;;浅析中药传统功效作用的内涵[A];'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佳明;张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甘草和蜜炙甘草水煎液的化学成分[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孙佳明;张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甘草和蜜炙甘草水煎液的化学成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刘培勋;龙伟;;计算中药学概念、方法与应用研究[A];全国第3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涛;异长春花碱静脉注射乳剂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詹秀琴;超细微雄黄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肿瘤细胞作用的比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袁守军;姜黄素衍生物91022的癌化学预防作用、作用机理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张太君;龙牡安神颗粒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药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单进军;祖师麻主要活性成分的口服吸收及代谢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位华;五酯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与他克莫司相互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7 曹俊岩;雷公藤多苷致大鼠卵泡发育障碍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左风;黄芩汤多成分药代动力学及肠道菌群作用的相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张陆军;黄芩中黄芩苷在脑核团内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5年
10 韩笑;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方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干预机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健兰;不同统计学方法在中药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心效应”问题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雁梅;RP-HPLC法监测生化汤制剂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江冬英;灯盏花素药代动力学及指纹图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聂媛媛;微透析技术应用于钩藤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秋莎;茶多酚在大鼠的多组分药代动力学和抗自由基药效动力学及其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袁京群;银黄口服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陈敏娟;姜黄素静脉给药剂型的制备与其抗癌学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8 甘美婵;丹红口腔崩解片的制剂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江浩;二苯乙烯苷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代谢物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10 张凤鸿;天然抗癌药物芫花酯甲及其注射液药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陕西中医学院 张养生;中药学学科亟须分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李家新;药、中药、中药材、中药学[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3 刘建勋 李欣志;审视中药药理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刘建勋 李欣志;中药药理研究与中药现代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苏爱;正确运用中药药理学治疗心律失常[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杜贵友方文贤;关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五个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山西运城市紫苑中医老年病研究所 张清 张军;中医药成果鉴定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崔昕;中药药理研究存在误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朱明;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异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朱明;漫谈中药学与生药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