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毒与烧伤的急救
【摘要】:目的我国是一个化工、农药大国,也是化学毒物、农药、鼠药等化学中毒灾害高发生率的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是发生各种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等。而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爆炸,伤员很容易导致化学中毒与烧伤,化学烧伤是一类特殊性质的烧伤,由化学中毒与烧伤所致的烧毒复合效应不应理解为各单一致伤因素效应的总和,而是由于热力和毒气各致伤因素的相互协同、互相加重的综合效应,因此伤情更为严重。鉴于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的特点,在瞬间即可能出现大批化学中毒与烧伤等伤员,处理困难,一般没有成熟的经验。因此系统了解化学中毒与烧伤的特点及紧急救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我们已进行的大量相关实验研究和多次参加抢救伤员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著作。结果主要针对化学中毒与烧伤的急救, 使救治方案更趋于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结论:化学烧伤的特点:化学烧伤不同于一般的热力烧伤:伤员以化学烧伤为主要损伤的复合伤多见;化学烧伤中眼及呼吸道的烧伤较一般火焰烧伤更为常见;化学烧伤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局部损害,更严重的是有些化学物质可从创面、正常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粘膜等吸收,引起中毒和内脏继发性损伤,甚至死亡;突发性;群体性;危害极大:作用时间长:带来的心理恐怖大。化学烧伤的处理原则:同一般烧伤。应迅速脱离现场,终止化学物质对机体的继续损害,采取有效解毒措施,防止中毒;进行全面体检和化学检测。现场急救.现场救治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 以免延误抢救时机。现场应急处置的主要内容:①创建一条安全有效的绿色抢救通道;②切断(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源;③控制污染区:通过检测确定污染区边界,做出明显标志, 制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对周围交通实行管制; ④抢救中毒人员:将中毒人员撤离至安全区, 进行抢救,送至医院紧急治疗;⑤检测确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危害程度:掌握毒物扩散情况。⑥组织受染区居民防护或撤离:指导受染区居民进行自我防护,必要时组织群众撤离。⑦对受染区实施洗消:根据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理化性质和受染情况实施洗消。⑧寻找并处理各处的动物尸体:防止腐烂危害环境。⑨做好通信、物资、气象、交通、防护保障。⑩抢救小组所有人员都应根据毒情穿戴相应的防护器材,并严守防护纪律。基本原则是:预有准备,快速反应、立体救护,建立体系;统一指挥,密切协同;集中力量,保障重点;科学救治,技术救援。(1)脱离现场,终止化学物质对机体的继续损害:皮肤染毒, 首先迅速、及时洗消是关键,再加特效抗毒药的快速应用.莨菪碱类药物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对大部分化学中毒和烧伤有较好效果。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可给予1%美蓝5ml+维生素C 2g加入5%葡萄糖液20m工中静脉缓缓注入;早期也可用强的松、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减轻溶血反应。有些毒物迄今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在发生中毒时,应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以减少其危害。头面部烧伤时,要应注意眼、鼻、耳、口腔内的清洗:特别是眼,应首先冲洗,动作要轻柔,如有条件可用等渗盐水冲洗,否则一般清水亦可。如发现眼睑痉挛、流泪、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及前房混浊等,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然后,碱烧伤再用3%硼酸液冲洗,酸烧伤用2%碳酸氢钠液冲洗。再用2%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损伤情况,轻者呈黄绿色,重者呈瓷白色。为防止虹膜睫状体炎,可滴入 1%阿托品液扩瞳,每日3-4次,用0.25%氯霉素液,1%庆大霉素液或1%多粘霉素液滴眼,以及涂0.5%金霉素眼膏等以预防继发感染。还可用醋酸可的松眼膏以减轻眼部的炎症反应。局部不必用眼罩或纱布包扎,但应用单层油纱布覆盖以保护裸露的角膜,防止干燥所致损害。石灰等溶解时产热的化学烧伤时,在清洗前应将石灰去除,以免遇水后石灰生热,使创面损伤加深。迅速抢救生命:在抢救化学烧伤的同时,尤其要注意的是检查有无直接威胁生命的复合伤或多发伤存在。如窒息、心跳呼吸骤停、脑外伤、骨折或气胸等,若有则应按外伤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及“六早”的急救措施,营救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正确施救,以降低死亡率。“六早方案”:①早期现场处理;②早期吸氧; ③心搏和呼吸骤停时,早期立即行心肺复苏术:④早期气道湿化及使用抗中毒药物;⑤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剂量:山莨菪碱0.66mg/kg/次;地塞米松0.66mg/kg/次; 1次/8h,连用2天。⑥早期预防肺水肿的发生。应立即离开烟雾环境,置于安静通风凉爽处,解开衣领、裤带,适当保温。对其他毒物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创面:镇静止痛抗休克:对症治疗:①对昏迷者,碳氧血红蛋白40%,给予高压氧治疗。②防止发生声门痉挛和喉头水肿,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异丙肾或麻黄素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③根据血压,尿量和血液动力学、补充液体,减少肺水肿发生。发生肺水肿给予相应治疗如吸氧、抗泡沫治疗,进行性缺氧需持续气道正压、呼气未正压、氧疗或用呼吸器配合氧疗。④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易于咳出减少感染。剧咳可适量吸入酒精或乙醚。支气管痉挛喘息可静注氨茶碱或吸入舒喘灵。⑤防治并发症,约15%的烟雾吸入中毒伤员有并发症,特别是肺部感染等。
|
|
|
|
1 |
黄晓元,雷少榕,马恩庆;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治疗特大面积烧伤败血症疗效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年01期 |
2 |
杨建民,杨宗城,陈发明;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组织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其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
3 |
赵军,杨东,崔晓林,郭振荣,张志宏,孙忠生;小型猪烧伤早期体循环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4 |
胡俊勇,任林森;丹参对兔Ⅱ度烧伤创面皮肤活力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年04期 |
5 |
严鸣,钟纪根,卢建,孙世荣,盛志勇;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改变及其机制的探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
6 |
沙继宏,叶煦亭,唐洪泰,郑尊,杨勇骥;早期补液对烧伤大鼠心脏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
7 |
朱雄翔,陈璧,汤朝武,徐明达;烧伤患者血清对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PECAM-1表达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8 |
牛希华,谭秀丽,邱长虹,杨长青;大面积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9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9 |
岑瑛,罗旭松,任林森,刘晓雪;精氨酸对大鼠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作用[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0 |
李兆申,刘婧,许国铭,尹宁;烧伤患者急性期胃动力及相关神经肽变化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
11 |
宋立川,崔和勤,张硕森,刘红,李占军,张树峰;轻度烧伤后红细胞变形性的变化[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
12 |
刘兰梅,孙杰,贾云玲;烧伤患者植皮术前心理状态的观察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1999年05期 |
13 |
周芳!210029,徐晋丹!210029,张寄南!210029;烧伤病人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0年03期 |
14 |
顾在秋,杨敏杰,吕国忠,谢卫,虞俊杰;Ⅱ度烧伤创面应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的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5 |
崔光怀!附属医院烧伤科,滨州市256603,孙风英!附属医院烧伤科,滨州市256603,韩兆东!附属医院烧伤科,滨州市256603,郝玉玲!附属医院烧伤科,滨州市256603,冯玉英!附属医院烧伤科,滨州市256603;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与早期糖尿症的相关性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
16 |
何为虎,江涛;1587例烧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0年04期 |
17 |
朱永钦,吕伟;β-七叶皂甙钠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0年02期 |
18 |
苏为;烧伤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识别及急诊手术治疗[J];宁夏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
19 |
刘纪泽,曾宪阳,李桂芹,赵丽萍,于长泉;异丙酚用于成年烧伤患者的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2000年07期 |
20 |
陈志军,王颖,刘凌风,王国安,郑增强,陈证印;3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切削痂围手术期处理体会[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