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龚洁,戴瑛;脑缺血后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张严龙,严徽瑾;山莨菪碱与764-3的抗氧化力及对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年S1期 |
3 |
应赛霞,程介士;一氧化氮在脑缺血时的神经毒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年06期 |
4 |
杜韵璜,黎昭洪,N.BANIK,E.HOGAN;25 脑缺血后mCALPAIN的免疫反应性的表达[J];解剖学研究;1994年01期 |
5 |
田恒力;一氧化氮与脑缺血[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994年03期 |
6 |
卞留贯;兴奋性氨基酸与自由基在致脑缺血脑损伤中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3期 |
7 |
田恒力,张天锡,赵卫国,孙青芳;L—NNA对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后脑梗塞灶范围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年01期 |
8 |
赵玉武,郭徽,郭述苏,曹丙振,曹霞;大鼠脑缺血后高血糖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年05期 |
9 |
陈康宁;蛋白激酶C和脑缺血[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年04期 |
10 |
赵卫国,田恒力,张天锡,孙青芳,董克家;急性脑缺血后NO与ET代谢的相互关系[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996年02期 |
11 |
郭徽,蒲传强,张凤英,赵玉武;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1996年03期 |
12 |
魏丽华,王新成,李亚鲁,崔海庆,孟文;脑缺血后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13 |
方德仁,杨新玲;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初步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6年04期 |
14 |
方以群,刘景昌,时粉周,霍小平,严玉兰,颜天华,鲁友明;高压氧对脑缺血后再灌流大鼠海马组织三磷酸肌醇的作用[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
15 |
邓文斌;脑缺血时谷氨酸兴奋毒性及药理学对抗策略[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年01期 |
16 |
卫国,陈飞松,严徽瑾,赵惠敏,危北海;正常大鼠、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 764-3 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年02期 |
17 |
王子灿,李麟仙,方思伟;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脑缺血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年05期 |
18 |
赵卫国,孙青芳,张天锡,卞留贯,田恒力;SHR在MCAO后脑组织NOS活性的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年04期 |
19 |
徐运,张博生;缺血-再灌注鼠脑Ca~(2+)、ATP酶活性和脑水含量的变化及中药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年04期 |
20 |
张社卿;脑缺血后低温和解热抗炎药合用对神经元的持久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