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酚酸B与虫草多糖抗肝纤维化的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丹酚酸B与虫草多糖的抗肝纤维化机制及中药有效成分(或组分)的配伍意义。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00只,清洁级,体重(150±10)g。随机选取8只大鼠做为正常组,其余用0.9%(m/V)NaCl稀释DMN为0.5%(Vol/Vol)浓度,2ml.kg~(-1)i.p,每d1次,每w连续3d,共4w,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制备结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 B,SA—B)组、虫草多糖(Cordyceps Polysaccharide,CP)组、丹酚酸B+虫草多糖组、丹参(salvia)组、虫草菌丝(cordyceps)组、丹参+虫草菌丝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w。赖氏法、比色法、溴钾酚绿比色法、双缩脲法观察血清肝功能(ALT、AST、白蛋白、总蛋白)变化;Jamall氏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变化;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TGF—β1,TβRⅠ、TβRⅡ、Ⅰ型胶原、α—SMA、Smad3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ALT明显升高,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各药物对白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以虫草多糖最为显著。丹酚酸B与虫草多糖合用、丹参与虫草菌丝合用后均无明显协同效应。2、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Hyp含量、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经药物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丹酚酸B与虫草多糖合用均优于各自单用,抑制程度依次为丹酚酸B+虫草多糖丹酚酸B虫草多糖,且对Hyp的抑制作用优于丹参与虫草菌丝配伍组。3、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丹酚酸B与虫草多糖治疗后,α—SMA表达量明显减少,抑制程度依次为丹酚酸B+虫草多糖丹酚酸B虫草多糖,合用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4、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1、TβRⅠ、TβR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丹酚酸B与虫草多糖治疗后,TGF—β1、TβRⅠ、TβRⅡ表达量明显减少,合用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5、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肝组织Smad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丹酚酸B治疗后,Smad3表达量明显减少,虫草多糖治疗后,Smad3表达量与模型大鼠比较无明显差别,丹酚酸B与虫草多糖合用优于虫草多糖单用,与丹酚酸B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1、DMN肝纤维化模型大鼠TGF—β1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并存在TGF—β1/Smads蛋白信号转导通路。2、丹酚酸B、虫草多糖均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二种成分配伍后有协同增强作用;成分配伍与生药配伍作用相似,中药药物配伍的物质基础在于其成分配伍。3、丹酚酸B、虫草多糖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主要在于抑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TGF—β1及其受体蛋白表达,并干扰其信号转导。二种成分配伍后对TGF—β1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有协同抑制作用。
|
|
|
|
1 |
张智;杨晓茹;董玮;;红透伸丹浴液治疗软组织损伤128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07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