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永生尤立平杨顶权马蕾李慧清许光仓张立新  
【摘要】:目的:建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探讨抗过敏药的抗炎疗效。方法:在健康志愿者前臂屈侧做不同AA浓度的点刺试验,于服用抗过敏药前1h、服药后2h进行点刺试验,并分别记求其30分钟红斑面积、风团面积。结果:点刺AA后5分钟左右即可产生红斑、风团,大约30分钟产生最大红斑与风团(个别在30-60分钟达最高峰),2-4h后消退(个别在6h后消退)。炎症模型中以20%AA产生的红斑、风团表现较为稳定。以20%AA进行人体点刺试验,结果以咪唑斯汀服药前、后红斑面积及风团面积变化最为明显(P0.05),并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疗效(P0.05);其2h抗炎效果略优于3h抗炎效果。结论:通过点刺试验可建立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咪唑斯汀具有明显的拮抗AA引起的人体皮肤炎症反应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仁洋;刘永生;;对花生四烯酸人皮肤炎症模型和咪唑斯汀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国水电医学;2006年02期
2 刘永生,尤立平,杨顶权,马蕾,李慧清,许光仓,张立新;咪唑斯汀对花生四烯酸人皮肤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陈思华;王建琴;;寻常痤疮患者血清中花生四烯酸的测定分析[J];广州医药;2010年02期
4 秦小卫;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与银屑病的治疗[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年03期
5 颜艳;;蒽林治疗银屑病对花生四烯酸及其脂加氧酶产物的作用[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9年05期
6 沈铠;;皮损内注射15(s)-羟花生四烯酸治疗银屑病[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6期
7 董娜;;咪唑斯汀抗炎活性的病理学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9期
8 张勤;;100例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6年02期
9 王宗明;杨靖;李纯素;;5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及分析[J];重庆医学;2010年23期
10 叶筱燕;田群;黄丽妹;;130例慢性荨麻疹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4期
11 赵青;田万里;;61例荨麻疹患者皮肤试验结果[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7期
12 李佳妍;邓秀珍;刘力;;寻常痤疮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13 赵梓纲;温海鹰;李恒进;赵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过敏原点刺试验临床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4 钱辉,冯信忠;食物依赖运动激发性过敏反应[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15 王忠永;邱会芬;安荣贞;张俊花;李海英;;依巴斯汀治疗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IgE和组胺点刺试验影响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6 胡清;陈丽梅;;惠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0期
17 李玲玲;张霞;瞿幸;段行武;;湿疹患者常见食入、吸入变应原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4期
18 魏志平,刘彦群,余杨林,葛碧君,黄侃;咪唑斯汀抗组胺点刺试验及治疗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04期
19 刘辉;罗平;莫冬红;金明福;储利亚;刘恢荣;;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变应原在慢性荨麻疹病因筛查及治疗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8期
20 黄芳玲;钟山;陈玉清;蔡碧珊;冯占芹;梁春梅;何雪瑜;孙希凤;;广州地区1232例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生;尤立平;杨顶权;马蕾;李慧清;许光仓;张立新;;花生四烯酸人体皮肤炎症模型建立及抗过敏药的抗炎疗效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刘莉萍;许辉;李遇梅;;慢性皮炎湿疹:同时检测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罗习林;赵志萍;谭波;;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观察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皮先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之我见[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7年
5 彭振辉;;荨麻疹诊断治疗新进展[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智慧;戴冬平;魏晓超;梁晓婷;;婴幼儿湿疹200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方圣;朱晓浚;曾凡钦;谭国珍;尹若菲;;110例慢性荨麻疹“阿罗格”点刺液变应原皮试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范卫新;;慢性荨麻疹诊治指南(2007版)[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胡煜文;沈威敏;徐亚伟;陈美娟;;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军;冯静;;571例荨麻疹患者变应原试验检测分析[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寅;5-脂氧合酶抑制剂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转移的抑制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思华;痤疮患者血清中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的检测[D];广州医学院;2009年
2 孙测;大连地区2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振燕;大连地区变应性疾病过敏原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4 宋秀风;银屑病和湿疹患者体内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水平检测[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加林;诱发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南美白对虾过敏原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痤疮有外用药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廖朝晖;过敏及过敏原的检测[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肖旭平;过敏性鼻炎宜综合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 杨碧莲;面部皮炎为啥青睐女性[N];保健时报;2010年
5 胡晓震 本报主任记者 叶青;如何防治过敏性皮肤病[N];沈阳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