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IL-12和IFN-γ分泌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2和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材料:外周血来自健康自愿献血者;尖锐湿疣组织来自患者外阴皮损;包皮来自包皮过长儿童患者;检测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ELISA试剂盒来自美国LIFEKEY公司。方法:贴壁法分离外用血中的单核细胞,体外经rhGM-CSF和rhIL-4常规诱导培养。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经PCR鉴定为含有HPV6型,包应组织经PCR鉴定结果为HPV阴性。尖锐湿疣病损和包皮组织经手工匀浆及反复冻融等方法提取蛋白,用Bradford法测定粗提蛋白的浓度。培养第4天的细胞分成4组,分别用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和包皮粗提蛋白、及与尖锐湿疣粗提蛋白等体积的PBS溶液和LPS刺激。继续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分别与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孵育48小时,收集细胞培养液的上清。另外,蛋白冲击后的树突状细胞与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孵育第4、8、12天时,分别用上述的蛋白及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再刺激3次,距最后一次刺激前48小时和刺激后48小时各收集培养液上清。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能够分泌较高的细胞因子IL-12(141pg/ml),与LPS刺激组相近(254pg/ml)。而包皮刺激组(13pg/ml)和PBS刺激组(9pg/ml)则相对较低。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能够刺激淋巴细胞分泌较高的IFN-γ(347pg/ml),与LPS刺激组相近(487pg/ml)。而包皮刺激组(2.125pg/ml)和PBS刺激组(0pg/ml)则相对较低。讨论和结论:推测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可以提高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2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提示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具有更强的抗病毒作用。我们认为这与尖锐湿疣病损组织含有病毒蛋白有关,从而具有特异性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