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玉清,赖维,陆春,陈荣章;1823例门诊浅部真菌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9年04期 |
2 |
赵晓洋;竭福;闫哈一;王玉珍;李鹤玉;张彩虹;卢玉娟;;哈尔滨医科大学近11年病原真菌消长趋势与影响因素[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年05期 |
3 |
张海平;杨莉佳;陶诗沁;赵英伟;;实时荧光PCR检测病原真菌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年12期 |
4 |
孙晓红;贺丹;张艳华;李涵;田庄;王丽;;临床假丝酵母感染的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22期 |
5 |
夏修蛟,郑俊惠;1516株病原真菌菌种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4期 |
6 |
项明洁;刘锦燕;倪培华;张华;陈华;倪语星;;重复序列PCR(rep-PCR)指纹分析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06期 |
7 |
王艳玲;张丹晔;孙继梅;张智洁;周秀珍;郑伟;刘勇;;血液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8 |
;真菌[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0年03期 |
9 |
张宏;从免疫缺陷患者分离的白念珠菌血清型A和B的表型转换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药敏反应[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1期 |
10 |
叶夏云,骆志成,武三卯,李文竹,周晓黎,薛晓云;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之间关系的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
11 |
温海,朱红梅,陈裕充,廖万清,邵经政,张玉麟,徐红,赵瑾,仇云;1975-2000年间上海地区病原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5期 |
12 |
吕桂霞!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沈永年!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秦振宇!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吴绍熙!210042南京,指导者,中国医学科学院;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厚壁孢子形成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1期 |
13 |
尹秀云
,牟兆钦;用伞形酮标记的氨基半乳糖鉴定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5期 |
14 |
周贵民;真菌感染的现状和检测[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年S1期 |
15 |
黄孝天,傅颖媛,莫冰,况南珍,余克花;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6 |
贺志彬,廖万清,熊爱君,徐红,温海;白念珠菌CDR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J];上海医学;2004年02期 |
17 |
孙长贵,王奇军,张丽君,成军,曾贤铭,孙关忠;临床常见念珠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18 |
狄梅,涂平,李若瑜,王端礼;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感染组织中念珠菌[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02期 |
19 |
胡训;徐志明;魏志武;董何银;曹炎飞;;白带酵母样真菌检出变化及白念珠菌耐药性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01期 |
20 |
温旺荣;;白念珠菌快速分离鉴定方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