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慎贤, 孙丽敏,马士田;血瘀证患者TXB_2、6-keto-PGF_(1α)及脑血流改变的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2 |
;小儿血瘀证诊断标准(试行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2期 |
3 |
万海同,杨洁红,王灿晖,杨进,王捷虹;养阴通瘀方对心脑血管病血瘀证及血脂指标改善作用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4 |
刘永惠,杨晓峰,周冬枝,郑清莲,崔雅清,张玉五;肿瘤转移与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
5 |
李先涛;运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对“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研究文献的评价[J];中医药通报;2003年02期 |
6 |
陈利国,马民,屈援,张春玲;糖尿病血瘀证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
7 |
李晓明;;血府逐瘀汤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7年16期 |
8 |
王义和;浅谈血瘀证及临床治验[J];四川中医;1991年11期 |
9 |
邵沛;康英;张桂玲;;试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与中医血瘀证[J];吉林中医药;1993年06期 |
10 |
杨忠,张瑞宏,张宝忠,杨书兴,王风翎,王美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血瘀证70例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07期 |
11 |
李国贤,鄢毅,袁景珊,李晴,李冰芳;血瘀证目征与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08期 |
12 |
叶耀光,姜武,毛亚芳,李风英,李晓琳;再障贫血发生血瘀证原因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年04期 |
13 |
袁长瑞;血瘀证微循环障碍与活血化瘀[J];中医药研究;1998年04期 |
14 |
巫刚,邹才华,毛兵,蒋俊明,黄宗文,徐杰军;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与血瘀证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12期 |
15 |
龚梅芳,余开梅,吴刚,邹季;微循环障碍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16 |
刘侠,王迪生,许录山;复方丹参滴丸对血瘀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北京中医;2000年03期 |
17 |
褚伟,徐洁;糖尿病血瘀证与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关系研究[J];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8 |
吕中,任自力;冠心病血瘀证血浆纤溶活性的临床和实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4期 |
19 |
程鹏,徐之德,李艳冬,赵洪涛,尹常健;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一氧化氮与肝病血瘀证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5期 |
20 |
陈小英,张丰正;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Ⅱ型糖尿病血瘀证40例[J];四川中医;2002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