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雁荡山不同树种活树附生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差异比较

郭英英  刘京晶  斯金平  
【摘要】:目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由于生态破坏与过度开采,野生铁皮石斛已濒临灭绝,1987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目前以设施仿生栽培为主要的人工栽培模式,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是近年推广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不与粮食争良田,不与林木争林地,环境友好,生产原生态产品,并有利于野生种群的恢复,实现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多糖是铁皮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多糖质量分数的高低是目前判断铁皮石斛质量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的差异比较,帮助筛选出适合铁皮石斛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的环境。方法:2013年4月,采集浙江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岩、真际系马桩林区附生在枫香、樟树(苗圃)、板栗、杉木、柏树、松树6个树种上的两年生、三年生铁皮石斛萌条,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结果与分析:(1)6个树种18个样品两、三年生混合样品多糖平均质量分数为26.68%~30.44%,其中两年生萌条多糖质量分数为26.27%~36.92%,三年生萌条多糖质量分数为21.55%~28.83%。(2)不同树种附生的铁皮石斛两、三年生混合样品多糖差异不明显;两年生样品多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其中枫香为36.92%,杉木、柏树、松树为31.17%~33.73%,樟树为26.27%;相同树种不同栽培环境的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两个林区柏树上附生的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相差2.87%,因此,但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可能并非是不同树种的树皮成分差异所致,而是与林分的郁闭度有关:樟树苗圃、常绿针叶林郁闭度太大影响多糖的积累,枫香冬季落叶郁闭度减少有利于多糖的积累。(3)两、三年生混合样品多糖平均质量分数为26.68%~30.44%,极差为3.76%,样品之间差异不明显;栽培于不同区域柏树的样品平均质量分数差值达到2.87%,不同林地不同树种上样品极差值分别为3.76%和1.76%,表明相同树种不同栽培环境的样品含量差异有可能大于相同环境不同树种之间的差异。结论: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模式生产的铁皮石斛药材通过适时采收多糖含量均可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质量要求。铁皮石斛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可能受森林群落的树种生物特性、林分郁闭度等栽培环境综合影响应十分重视栽培环境的选择,包括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林分郁闭度等关键因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刊编辑部;我国高产栽培名贵药材“铁皮石斛”获得成功[J];中国药业;2004年02期
2 付开聪,冯德强,张绍云,王进红,张雪梅,史永锋,唐学明,叶华,张静,字应伟;铁皮石斛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草药;2003年02期
3 魏小勇,张铭;铁皮石斛与绞股蓝原生质体融合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4年07期
4 朱艳,秦民坚;促进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年03期
5 ;封面植物介绍——铁皮石斛[J];中国现代中药;2010年10期
6 朱艳,秦民坚;铁皮石斛茎段诱导丛生芽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年02期
7 陈芝华;;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三明农业科技;2007年01期
8 ;我国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种苗快繁技术有重大突破[J];中成药;2008年07期
9 毛伟强;张晓燕;曲渭仙;丁兰;;天斛1号铁皮石斛[J];上海蔬菜;2009年01期
10 ;市场行情包打听[J];农家科技;2009年08期
11 何锐;;让“仙草”下凡人间——记云南金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J];云南林业;2009年04期
12 高剑平;张梁;孙莉娜;邱小明;;铁皮石斛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概述[J];福建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13 叶纪沟;铁皮石斛试管苗的人工栽培研究[J];中国药业;2001年01期
14 钟爱清;林云斌;林丛发;;铁皮石斛组培苗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6年05期
15 张桂海;王明耀;武惠肖;;铁皮石斛组培快繁降低污染率的关键措施[J];河北农业科技;2006年07期
16 刘骅,张治国;铁皮石斛试管苗壮苗培养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11期
17 倪勤武,来平凡;浙江富阳发现野生铁皮石斛新分布[J];林业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18 白美发;黄敏;;铁皮石斛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19 刘骅!杭州310013,张治国!杭州310013;铁皮石斛试管繁殖降低成本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8年03期
20 蒋林,丁平,郑迎冬;添加剂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J];中药材;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钻;倪云霞;孙继军;范华芬;许安玲;;铁皮石斛传统加工品与机械加工品的多糖含量对比研究[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斯金平;;铁皮石斛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鹿伟;陈玉满;徐彩菊;孟佳;章荣华;;铁皮石斛抗疲劳作用研究[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吴韵琴;斯金平;;铁皮石斛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波;斯金平;苑鹤;;铁皮石斛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宏博;张宏宇;朴钟云;;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诸燕;李国栋;何伯伟;俞巧仙;斯金平;;铁皮石斛11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沙淼磊;斯金平;张爱莲;诸燕;苑鹤;徐思卓;;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郑宽瑜;邓君浪;赵辉;;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高亭亭;黄华宏;斯金平;;光质与种质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鹏;铁皮石斛抗鼻咽癌的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滕建北;铁皮石斛与美花石斛茎尖生长机理及其多糖累积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何铁光;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的诱导、提纯、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刘伟;石斛类原球茎体增殖及ABA对其耐脱水性的诱导[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程;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与组培工厂化生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华允芬;铁皮石斛多糖成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李标;应力对铁皮石斛生长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与克隆[D];重庆大学;2006年
8 李标;应力与铁皮石斛的生长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和克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李标;声波刺激对铁皮石斛生长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和克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李燕;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燕萍;铁皮石斛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2 戚辉;广南铁皮石斛质量标准及其相关产品开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诸燕;铁皮石斛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辛甜;组培铁皮石斛的品质评价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朱波;铁皮石斛人工杂交技术与优良家系苗期选择[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6 苑鹤;铁皮石斛主要活性成分遗传变异规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7 王涵;铁皮石斛素新成分的分离与功效鉴定[D];吉林大学;2012年
8 远凌威;三个产地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及其抗寒生理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9 李莹;铁皮石斛组培及次生代谢物积累规律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高亭亭;铁皮石斛光质效应和光合特性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彩云;新宁铁皮石斛种植攻克技术难关[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湖南中医药大学 蔡光先;探究铁皮石斛产业化发展新路[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3 谢云挺 俞平;我国成功栽培铁皮石斛[N];经济参考报;2003年
4 马盼盼;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中药材——铁皮石斛[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5 周飞 段俊;铁皮石斛种植有了新技术[N];广东科技报;2010年
6 广宣;‘中科1号铁皮石斛’通过鉴定[N];中国花卉报;2010年
7 记者梁庆华 通讯员卢荫衔;全国铁皮石斛种植浙江占八成多[N];中国食品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蔡忠;饶平新丰 铁皮石斛新兴产业初具规模[N];潮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倪大龙;铁皮石斛养生文化昨申遗[N];浙江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詹树荣;潮州市农业地方标准——《无公害铁皮石斛》通过审定[N];潮州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