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丛藓科8种藓类植物叶解剖结构比较
【摘要】:通过石蜡切片法,对8种丛藓科植物的叶进行了解剖观察和结构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的植物叶片厚度、叶片细胞层数、中肋厚度、中肋细胞层数、厚壁细胞层数及分布位置、导水细胞有无及排列方式等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分类学上的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丛藓科8种植物叶片厚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平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plantiflium)高山赤藓(Syntrichia sinensis)反纽藓(Timmiella anomala)剑叶舌叶藓(Scopelophila cataractac)卷叶湿地藓(Hyophila involuta)长叶纽藓(Tortella tortuosa)细拟合睫藓(Pseudosymblepharisduriuscula)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a var.constricta);叶片具2层细胞的仅有剑叶舌叶藓一种,尖叶对齿藓为1层,其余六种的叶部分为2层。中肋的厚度从大到小依次是:高山赤藓反纽藓长叶纽藓卷叶湿地藓剑叶舌叶藓尖叶对齿藓细拟合睫藓平叶毛口藓。高山赤藓的中肋有8层细胞,有主导水细胞和副导水细胞之分;长叶纽藓、卷叶湿地藓、反纽藓种中肋细胞9-10层,分化较复杂,中肋细胞层数最少的是平叶毛口藓且其无厚壁细胞;为了保持水分,8种苔藓植物的叶在干燥时都卷曲或扭曲现象或在叶缘有卷曲现象;除了剑叶舌叶藓外,其余7种叶细胞表面都有疣或乳突。同时,文章分析了8种藓类植物叶的结构与抗旱的关系。
|
|
|
|
1 |
崔明昆;藓类植物中国新记录种四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5期 |
2 |
何祖霞,张力,谢国忠,黄林生,李剑雄;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初报(英文)[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年06期 |
3 |
沙伟,李晶,曹同,苏晓明;藓类植物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J];植物研究;2004年04期 |
4 |
王晓宇;贵州格凸河景区藓类植物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
5 |
刘应迪;维特藓类植物分类系统评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6 |
张有义;;聚乙二醇塑化制作藓类植物生态状态标本新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0年06期 |
7 |
郭水良,曹同;长白山主要生态系统地面藓类植物分布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3期 |
8 |
李琳,王晓蕊;河北省苔藓植物新记录及其地理分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9 |
刘永英;张为民;赵建成;李琳;王育水;;河南省藓类植物名录[J];河南科学;2009年08期 |
10 |
康学耕;我国藓类植物的一个新记录种—六棱金发藓(Pogonatum hexagonum Mitt)[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11 |
王玛丽,任毅,张满祥,李智选;秦岭藓类植物新纪录属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2 |
郑桂灵,刘胜祥,陈桂英,王长力,陈妞;湖北省九宫山藓类植物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年06期 |
13 |
唐礼俊,杨思河,林继惠,曹同,高谦;长白山藓类植物在失水干燥及再水化过程中的CO_2同化能力和呼吸速率的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
14 |
买买提明·苏来曼,王德萍;帕米尔地区藓类植物初步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9年01期 |
15 |
郭水良,曹同;浙江省藓类植物区系的研究概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6 |
王小琴;刘胜祥;项俊;马红云;;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7 |
马潇蕾;中国东北地区藓类植物的一个新分布种[J];植物研究;1993年04期 |
18 |
衣艳君;强胜;;五种藓类植物的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J];植物学通报;2005年06期 |
19 |
李孝伟;叶永忠;孟丽;袁志良;;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初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科版);2005年03期 |
20 |
贾学乙;;中国藓类植物的一个新记录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