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籼稻品种成熟胚诱导过程愈伤组织超微结构的比较
【摘要】:愈伤组织诱导是水稻组织培养的最关键步骤,而且对分离原生质体、植株的再生及种质选育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现在报道的水稻成熟胚诱导主要侧重是对外源不同理化因子和激素的调优,从而达到较高的出愈率。但是对于造成不同水稻材料出愈率不同的内在原因研究并不多。体细胞转变为胚性细胞是细胞分化的转折点,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通过研究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的发生,观察胚性细胞分化和发育早期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以从细胞学水平上认识愈伤组织的体细胞胚发生的过程,为胚性细胞分化机理的揭示提供信息,并为水稻组织培养中最适培养基的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了籼稻(扬辐籼6号、恢76和黄华占)品种,接种于不同的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中,分别取接种不同天数不同材料的愈伤组织,观察其不同诱导天数下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出愈率不同水稻材料在相同的接种天数,细胞的发育阶段明显不同,其中出愈率最高扬辐籼6号发育最快,诱导过程中,胚性细胞中内质网含量丰富,同时胚性细胞中质体开始积累淀粉,诱导初期时已经生成很多淀粉粒,表明细胞处于代谢十分活跃状态,而且其成熟也最早,衰老较慢;出愈率处于中间的恢76其愈伤组织发育阶段也居中;出愈率最低的黄华占则相反,表现为发育慢,成熟晚,生理功能弱,看来,不同水稻出愈率和分化率的高低可能与愈伤组织细胞发育速度的快慢,生理功能的强弱,以及其衰老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
|
|
|
1 |
易自力,王力,曹守云,李祥,周朴华,田文忠,储成才;提高籼稻基因枪转化频率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0年11期 |
2 |
周宜君;周生闯;刘玉;张根发;;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3 |
戎均康,黄巧玲;大麦花药培养中海藻酸钠作用的初步探讨[J];遗传;1994年01期 |
4 |
彭文杰;华振铃;苏娜;李学东;;风车草的组织培养与快繁体系的建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5 |
余阿梅;苏智先;胡进耀;邹利娟;王箫;;珙桐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中的褐化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
6 |
周朴华,何立珍;黄花菜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再生苗观察[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3年03期 |
7 |
程佑发,安黎哲,浦铜良,王勋陵;枣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3期 |
8 |
李宝平;王佐芝;刘维忠;芦英梅;;知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9 |
李宝平;王佐芝;刘维忠;芦英梅;;知母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
10 |
杨建伟,王红卫,阎光兰,秦毓茜;三樱椒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1 |
张木清,陈如凯,余松烈;多胺对渗透胁迫下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年03期 |
12 |
陈芳清,丘安机,徐祥浩;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J];广西植物;1997年02期 |
13 |
黄衡宇,李鹂,杨胜辉;芦荟的组织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14 |
朱睦元,袁妙葆,徐阿炳,俞志隆,王林济,黄纯农;大麦幼胚培养的初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89年02期 |
15 |
颜昌敬,赵庆华;水稻叶鞘和枝梗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J];科学通报;1979年20期 |
16 |
杨学荣;王建人;李还林;;水稻花药漂浮培养研究初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2期 |
17 |
杨学荣,叶银根,王建人,徐绶峻,孙永斌;水仙外植体培养中的内、外源调节对细胞分化和形态发生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
18 |
田文忠,陈英;水稻花药液体培养下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一些因素的研究[J];遗传学报;1983年05期 |
19 |
郑光植,何静波,王世林;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Ⅴ.生长速率和东莨菪碱含量皆高而稳定的变异体[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3年02期 |
20 |
倪德祥;植物组织培养中酶的研究[J];自然杂志;1987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