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庄雪影李清湖唐光大黄久香秦新生柯欢  
【摘要】:正结合广东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开展了主要森林乔木多样性调查。在全省16个地级市设置了169个面积为25.82m×25.82m 的样方,包括57个常绿阔叶林、30个针阔混交林、54个针叶林和28个桉树林。调查和测量了胸径2.5 cm 以上的乔灌木植物种类,应用重要值、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h 指数、Margalef 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明;康蒙;仲强;王希华;达良俊;阎恩荣;;浙江天童森林退化和受损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国平;;祁门县常绿阔叶林类型及其群落物种多样性浅探[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3 刘树明;林琼;刘剑秋;;3种解译方法在高速公路植被解译中的比较研究——以福建兴尤高速公路尤溪境内段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徐红霞;辛中尧;王洪建;王香枝;;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群落多样性[J];林业科学;2011年08期
5 陈步峰;粟娟;肖以华;吴统贵;刘燕堂;;广州市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暴雨水文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6 毛双燕;侯继华;赵秀海;何俊;范娟;;冰雪灾害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幼苗更新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7 王兵;杨清培;郭起荣;赵广东;方楷;;大岗山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碳储量及分配格局[J];广西植物;2011年03期
8 黄蓉;王超;杨智杰;陈光水;;万木林青年和老龄常绿阔叶林乔木层碳贮量分配特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9 李昊民;李宁云;喻庆国;杨宇明;;天童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光合生理特性在其群落演替中的生态意义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1年02期
10 陆梅;卫捷;韩智亮;;滇池西岸4种针叶林的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1 邱凤英;李光运;肖复明;曾伟;曹展波;林小凡;朱恒润;岳军伟;;江西金盆山林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量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12 汪洋;葛继稳;张万华;;RS/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调查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07期
13 祝建良;赵中云;杨芝华;;用材林的建设方向与营林技术[J];浙江林业;2006年10期
14 肖向明;Chandrashekhar BIRADAR;Audrey WANG;Sage SHELDON;陈友民;;美国南达科他州Black Hills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过程研究(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1年02期
15 杜华强;汤孟平;崔瑞蕊;;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6 李灵;张玉;孔丽娜;江慧华;陈家晖;周艳;;武夷山风景区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土壤水库特性[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3期
17 熊好琴;张娴;李小英;;漫湾库区周边常绿阔叶林群落多样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18 刘黛球;张述平;廖文胜;罗洪;;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十一五”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J];绿色科技;2011年06期
19 陈进;肖以华;陈步峰;潘勇军;史欣;黄姗姗;任静;;珠江三角洲四种森林类型土壤CO_2通量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20 柳泽鑫;张璐;区余端;孙东;苏志尧;;冰灾后粤北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的组成与结构[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永昌;;关于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的建议(摘要)[A];植被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侯学煜院士逝世1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1年
2 庄雪影;李清湖;唐光大;黄久香;秦新生;柯欢;;广东省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杨同辉;达良俊;;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生物量[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金则新;蔡辉华;;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群动态[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温远光;李信贤;元昌安;陆俊标;覃朝忠;;不同采伐方式对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保持与恢复的影响[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夏志超;董红云;孔垂华;王朋;陈龙池;汪思龙;;湖南省会同地区森林植被转变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沈琪;傅兴;;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林文棣;;西部大开发地域的生态-经济区划探讨[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宋永昌;;加强常绿阔叶林研究 迎接新世纪挑战[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振新;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刘兴良;宿以明;;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舜磊;天童常绿阔叶林植被—大气界面水碳耦合模型与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少君;基于RS/GIS/DEM/NDVI的重庆植被动态、格局与碳汇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丁程成;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杜晓军;常绿阔叶林恢复生态学研究初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5 张骏;中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王旭;冰雪灾害对南岭常绿阔叶林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周焱;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矿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程瑞梅;三峡库区森林植物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王邵军;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简敏菲;江西省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空间格局与动态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谢秉楼;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3 毛双燕;冰雪灾害后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及分解动态[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冉春燕;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几个树种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D];西南大学;2006年
5 李万超;模拟酸雨对5种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的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年
6 蒋科毅;松材线虫侵袭引发的植被演替对鸟类群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7 黄志伟;浙江省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功能评价及其人工恢复群落功能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龚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有种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格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小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砍伐程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秦海;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和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吉晶通讯员 李飞峰;宁波拥有八大类森林自然植被[N];宁波日报;2007年
2 王淏;全球变暖导致俄罗斯针叶林植被发生变化[N];粮油市场报;2011年
3 策划 赵洁 撰文 刘幸 通讯员 李涛 黎明 吴志华;高山深峡有猿啼“广东含笑”首露脸[N];广州日报;2009年
4 夏汉平;为受灾森林重建提供依据[N];广东科技报;2008年
5 可明;生态井冈 红色摇篮[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吴小龙 汪政忠;汪辉煌情定绿竹林海[N];黄山日报;2007年
7 孙家驹;生态鄱阳湖:工程与生态协同调节[N];江西日报;2009年
8 王晓军;我市重新划定生态功能区[N];重庆日报;2008年
9 颜林;桫椤世界画稿溪[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10 林科;松林快速改为阔叶林[N];农民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