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刘文哲,王自芬;喜树幼枝的喜树碱积累及其组织内定位[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4期 |
2 |
张红,童明容;喜树碱结构与活性的关系[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4年03期 |
3 |
张冬艳,赵心清,于放,白凤武,安利佳;喜树愈伤组织诱导及喜树碱的产生[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4 |
刘文哲,张爱新,Reinscheid U M;喜树内生菌与喜树碱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7期 |
5 |
张玉红,王洋,阎秀峰;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过程中喜树碱含量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年06期 |
6 |
王洋,戴绍军,阎秀峰;光强对喜树幼苗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
7 |
冯建灿,张玉洁,张秋娟,李淑玲,胡湛;干旱胁迫与抗蒸腾剂对喜树几项生理指标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8 |
张显强,唐金刚,乙引;中国喜树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9 |
祖元刚,唐中华,于景华,赵春建;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受喜树生长发育调控的不同特点(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年04期 |
10 |
王洋,于涛,张玉红,祖元刚;碱法提取喜树碱工艺的研究[J];木本植物研究;2000年04期 |
11 |
吕立堂,朱冬雪,赵德刚;喜树茎尖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中草药;2004年06期 |
12 |
王慧梅,王文杰,董凤丽,祖元刚;影响喜树组织培养苗离体生根的因素[J];植物学通报;2004年06期 |
13 |
戴绍军,王洋,阎秀峰,马梅芳;滤光膜对喜树幼苗叶片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5期 |
14 |
王跃华,马丹炜,汪苏,廖顺宇;喜树染色体制作与核型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5 |
席梦利,包少康,戴大临;喜树叶表皮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
16 |
张秋娟,李淑玲,冯建灿,王新建,郑蕾;pH值胁迫对喜树苗期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7 |
于岚岚;杨冉;白希希;陈晓英;李建军;屈凌波;;喜树碱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J];发光学报;2011年11期 |
18 |
陈贤兴,陈析丰,南旭阳,何献武;喜树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河南科学;2003年04期 |
19 |
于景华,刘士刚,祖元刚;外源喜树碱对植物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J];植物研究;2005年03期 |
20 |
高桂珍,周吉源,秦凡;不同化学因子对喜树细胞悬浮培养生长效应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