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庆吴彦林波何海庞学勇  
【摘要】:正 亚高山针叶林是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高山、亚高山地区的森林主体,构成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Ecological barrier),具有维持区域小气候、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自20世纪40年代起,该区森林被大规模的采伐,随后在皆伐的迹地上自30年代至今陆续营造人工云杉林进行恢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不同阶段的人工针叶林恢复序列。开展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的生态学过程研究,探讨不同恢复阶段的种群、群落特征和生态功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万方浩;严盈;王瑞;杨国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吴彦;林波;何海;庞学勇;;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的生态学过程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吴彦;刘庆;何海;林波;;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的物种多样性变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3 喻理飞;;南方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的生态学过程及评价[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温远光;吴庆标;刘京涛;罗应华;;广西石漠化的生态学过程与植被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何海;乔永康;刘庆;吴彦;林波;;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生物量和材积动态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宋清海;张一平;于贵瑞;杨振;赵双菊;;热带季节雨林叶片和冠层尺度CO_2交换特征值比较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赵三军;肖天;海东;李红波;;海洋病毒在海洋生态学与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8 赵三军;肖天;岳海东;李红波;;海洋病毒在海洋生态学与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9 ;加强学会建设 为科技兴林服务[A];贵州省科协学会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施婷婷;关德新;王安志;吴家兵;金昌杰;韩士杰;;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_2/H_2O交换的模拟[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海;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主要针叶树种年轮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尹华军;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3 林波;岷江冷杉林群落几种树苗对光强的响应与适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4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学勇;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特性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2 刘义;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5年
3 鲜骏仁;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及其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4 韩庆杰;莲花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空间格局的分形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旭;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侯盟;GIS在甘肃白水江国家级保护区多目标物种保护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肖烨;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景观格局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杨芳;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王伟;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层次去除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安晓华;中国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综合分析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梅 王建兰;大自然给予我前进动力[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文剑;千年林区的泣诉与希望[N];中国民族报;2002年
3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张建龙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方盛国;加大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力度[N];科技日报;2002年
4 记者 丁洪美;推动气候变化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庞李蓉 崔鹏 通讯员 彭尚德;生态恢复 十年36亿[N];广东科技报;2004年
6 叶昌云;全球性易危物种“白点鹛”惊现螺髻山[N];凉山日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田逢春 张彤 连芳;你我携手 保护云南生物多样性[N];云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枫 通讯员 张俊豪;“天保工程”造就生态文化教育基地[N];新疆日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笛;浒苔爆发与处置课题项目通过验收[N];青岛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向往;让多样性的中国森林走向世界[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