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参数对两相流引射器及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用两相流引射器代替膨胀阀,可回收R134a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中高压工质的压力能,提高系统循环效率。本文用CFD软件对引射器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喷嘴喉部直径和混合室直径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加工了引射器试件,在R134a两相流引射器节流制冷循环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均表明,蒸发温度为3℃,冷凝温度为55℃的工况下,当喷嘴喉部直径为2.0mm、混合室直径为16mm时引射器的引射比最高。在其他尺寸不变的条件下,存在使引射比达到最大的最佳喷嘴喉部直径和最佳混合室直径。
|
|
|
|
1 |
童明伟,林昆,黎家胜;在引射方式下气体水合物的形成与蓄冷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2 |
姬忠礼,郑卫平,刘隽人;陶瓷过滤器用脉冲式气体引射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研究[J];流体机械;1996年06期 |
3 |
高虹;王乃义;姜任秋;;氟利昂引射式制冷机的性能研究[J];节能;2006年05期 |
4 |
杨瑞昌,鲁钟琪,施德强,米建华,李雪亮;引射器与带有引射器的回路流动特性计算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
5 |
杨颖,童明伟,吴治娟,王勇;带引射循环的HFC134a气体水合物蓄冷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04年04期 |
6 |
马一太,管海清,杨俊兰,刘圣春;带引射器和经济器的CO_2跨临界制冷系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
7 |
李兴;锅炉两相流化学清洗技术[J];化学清洗;1999年02期 |
8 |
朱靖宇,周昆颖,陈罕;液-固两相流在垂直管束中的稳定性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9 |
周云龙,孙斌,李岩,洪文鹏;并联管内两相流密度波脉动线性均相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10 |
程小姣;于达;宫敬;;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11期 |
11 |
Kevin A.Kaupert;;两相流空气分离透平膨胀机的设计[J];深冷技术;2010年01期 |
12 |
黄廉民;孙曾闰;张有衡;;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传热极限的实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13 |
郑成;垂直管内气液两相流的探讨——气泡流压力降[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7年04期 |
14 |
曹小林,吴业正,朱瑞琪,晏刚;制冷剂在毛细管内的两相流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5 |
陈江平,刘军朴,金纪峰,陈芝久;跨临界CO_2节流短管流量特性实验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
16 |
刘永兵;陈纪忠;阳永荣;;环管反应器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
17 |
杨小琼,王启杰,徐国平;空气-水沿水平方向横掠垂直管束的流型及其转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8 |
曾艳,高原,田怀璋,袁秀玲;气液两相流在制冷机械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2001年06期 |
19 |
王微微;耿艳峰;黄志尧;;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和电容分布辨识油气两相流流型[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7年02期 |
20 |
崔立祺;杨金泉;陈国栋;陈光明;;小型制冷装置毛细管可视化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