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二氧化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进展

宫晓彬  柳建华  张良  吴若菲  陈新波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二氧化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管径、饱和温度、质量流率、热流密度、干度等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管径的减小而增大;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升高和饱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质量流率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不大。干涸点在二氧化碳换热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管径、质量流率、热流密度和饱和温度都对干涸点有着重要的影响。管径越小,质量流率、热流密度和饱和温度越高,干涸点越低。由于二氧化碳优异的热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管内沸腾换热系数比传统制冷剂高将近一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云英,杨伟,葛根哈斯;缝宽2mm的矩形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的计算与关联[J];化工学报;1996年03期
2 杨伟,吴云英;矩形窄缝通道内两相湍流蒸发的传热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吴云英,杨伟,葛根哈斯,吴蕾;垂直窄矩形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研究[J];化学工程;1996年04期
4 丁峰,钱颂文,岑汉钊,周兴求;低翅片螺纹管折流杆再沸器流动沸腾性能研究[J];制冷;1999年04期
5 赵有信,蔡祖恢,李美玲,张小力;汽泡周围温度场的观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6 刘中良;强化流动沸腾换热机理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7 苏顺玉,王晓墨,黄素逸;环状狭缝通道流动沸腾压降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8 思勤,夏清,邱运仁;添加剂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J];化工学报;1995年01期
9 于志家,徐维勤,沈自求;垂直套管环隙内汽液固三相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10 胡杭英,彭晓峰,王补宣;微槽结构和工质对槽内流动沸腾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11 程立新,陈听宽,罗毓珊;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研究[J];化学工程;1999年04期
12 马虎根;制冷剂混合物水平微翅管内流动沸腾研究综述[J];制冷学报;2001年04期
13 姜明健,罗晓惠,孙晗;超小型流道制冷换热器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研究[J];制冷与空调;1997年02期
14 吕成道,李佛金,王汉强,程尚模;流动沸腾中加热面方向角对其换热影响的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5 程立新,陈听宽;煤油在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0年01期
16 童明伟,张洪济;F12在螺旋线圈管内的流动沸腾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17 张小力,蔡祖恢,李美玲;HFC-134a和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实验比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8 程慧平,吴洪涛,巴长喜,颜晓明,黄素逸;光纤探头测量管外沸腾两相流空泡率和流型的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6年00期
19 王补宣,胡杭英,彭晓峰;微槽内二元混合液体的流动沸腾[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20 周杰,辛明道;流动沸腾中Chen模型抑制因子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吴承伟;;多孔电极中的气水两相微观渗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永进;姜常珍;徐立军;;电阻层析成像(ERT)两相流检测激励源对比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3 林建忠;;柱状粒子两相流研究概述[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4 梁俊杰;庄嵘;;论两相流分流器性能评价体系[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琳;刘楚芸;陈国栋;岳婷;;绝热毛细管两相流特性与实验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白建华;刘福泉;;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在宣钢红泥测量中的应用[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华;孙为民;;CFD技术在油气分离器改型设计中的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静一;马哲一;;人工骨内部结构设计及流场状态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科锋;董平;;波浪作用下层状流动区内沉积物运动的二相流模拟(英文)[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范明秀;田茂诚;张冠敏;;气—粉两相流中浓度测量元件的阻力特性模拟[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威;矩形细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谭鲁志;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流体模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付鑫;微细通道内液氮流动沸腾热物理特性与机理的可视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冀海峰;小波分析技术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郭雷;微细通道流动沸腾换热机理及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雷;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制及其在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马银亮;高浓度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任晓光;在池沸腾和流动沸腾装置中处理表面上硫酸钙结垢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
9 孙涛;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两相流流型辨识与流量测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钟兴福;混沌动力学方法在石油两相管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文平;涡轮式超细分级机分级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宏亮;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单个压缩级叶轮流场CFD模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3 丁德智;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的研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4 王俊;电导式纵向多极阵列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曹勇;绝热毛细管两相流特性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葛李;信息处理技术在气固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7 李宇;基于差压信号的管道内气固两相流混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8 张庆军;减压转油线的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柴继河;超声相关流量计的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徐群;两相流相关流量测量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每车一年节水5000升[N];西安日报;2010年
2 ;喷射热泵式增压换热器节能显著[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实习生 李维 本报记者 赵雪;实验室“身价”几千万[N];科技日报;2005年
4 刘艳萍;油气润滑技术在有色行业的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5 刘英韬 秦剑;中铝河南分公司新技术环保又节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6 张永安 张娜;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米河镇[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7 傅义红;全省环保产业产学研现场对接会在龙岩召开[N];福建科技报;2006年
8 罗霞 通讯员 向胡明;大港测试公司与奥地利公司开展技术交流[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李维;脱硫:向燃煤污染要蓝天[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华保;闭式凝结水回收技术环保效益好[N];中国化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