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天然混合制冷剂二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
【摘要】:基于天然工质应用于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对二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进行理论分析,讨论使用天然工质 R600a/CO2作为非共沸制冷剂时制冷剂的配比、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冷凝侧出口过冷度对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存在最佳的制冷剂配比和最佳中间温度;在一定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随着混合制冷剂中CO2的质量分数增加,循环单位制冷量和压力比都增大;蒸发温度的升高和冷凝温度的降低能显著提高循环的性能; 冷凝蒸发器冷凝侧出口处制冷剂的过冷度增大,循环的性能系数将升高。
|
|
|
|
1 |
郁永章
,陈仲颀;B1委员会上宣读的部分论文介绍[J];制冷学报;1984年01期 |
2 |
丁国忠,郑正泉;YORK AWHC风冷热泵机组运行的两个问题[J];制冷;2003年02期 |
3 |
晏刚;颜俊;王维;钱伟;任挪颖;;自复叠制冷循环双温冰箱设计的理论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4 |
唐靖;梁荣光;刘正伟;;一种新型汽车空调制冷剂CMR-05[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8期 |
5 |
胡春霞;时阳;;低温设备用-100℃全串联自动复叠制冷系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02期 |
6 |
;杜邦公司SUVA制冷剂一览[J];制冷学报;1992年04期 |
7 |
刘志刚;胡婧;吴江涛;孟现阳;王晓坡;;R11离心式冷水机组替代冷媒的选择[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
8 |
吴献忠,李美玲;混合制冷剂相互作用系数的研究——Lee-Kesler-Plǒcker通用状态方程[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9 |
时阳,朱兴旺,胡春霞,张保国;全串联式单级压缩分凝制冷系统的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5年02期 |
10 |
李文林;林镝;王德魁;张立;曹梦澜;;新型冰箱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流体机械;1995年06期 |
11 |
辛;新混合制冷剂EM—33及导热管技术交流会在沪举行[J];制冷技术;1998年04期 |
12 |
石玉美,顾安忠,鲁雪生,汪荣顺;天然气和混合制冷剂的相平衡特性[J];低温工程;1999年04期 |
13 |
姜盈霓,袁秀玲,胡信步;混合制冷剂水平管内沸腾换热计算方法的回顾和评价[J];流体机械;2005年01期 |
14 |
黄红华,蒋能照;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充注过程的理论分析[J];流体机械;1996年01期 |
15 |
黄逊青;单元式空调机应用混合制冷剂的课题[J];制冷;1998年04期 |
16 |
吴进发;国外制冷机制造业概况(二)[J];流体机械;1986年12期 |
17 |
孙文臣;;制冷机节能途径的探讨[J];制冷;1992年01期 |
18 |
胡德英;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发展近况[J];制冷;1996年03期 |
19 |
陈曙辉,陈光明,郑飞,张红线;采用替代工质的吸收式制冷运行特性[J];低温工程;1999年06期 |
20 |
张华俊,俞炳丰,王逸侃;近共沸混合工质在冰箱中替代CFC-12的前景[J];流体机械;1991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