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除湿空调系统运行性能的实验研究
【摘要】:由于常用空调系统运行所需的电能占电网总电量很大的份额,使城市电网不堪重负,开发研究新型节能、节电型的空调系统显得非常紧迫。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以低值热源为供能能源,系统中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蓄存,蓄能潜力大,其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实际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改变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器、再生器的输入空气、溶液的温度、湿度、流量浓度等参数,研究输入参数变化对输出参数的影响;在优化的系统运行参数条件下,改变供能热源温度,研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整体运行时输出参数的变化和系统制冷量、耗能量及COP值的变化规律。从实验的结果得到,当再生热源为90℃时,空调送风温度稳定在20℃,热力系数为0.5左右,基本能满足舒适性空调的送风要求。
|
|
|
|
1 |
沈学明;;初探冷库制冷装置的余热利用[J];冷藏技术;2001年03期 |
2 |
焦保才;郭颖;李德永;;热管技术与化工生产中余热利用[J];节能与环保;2007年07期 |
3 |
牛利民;;余热制冷进气的回热燃气轮机初步研究[J];应用科技;1988年01期 |
4 |
宫小龙,孙健,施明恒,刘培新,王云;除湿溶液除湿性能的对比实验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5年05期 |
5 |
陆震,李大庆,尉迟斌,钱子敏;余热利用型溴化锂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研制[J];流体机械;1994年11期 |
6 |
文远高;利用冶金烟气余热的吸附式制冷技术[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
7 |
张在浩;;日本的余热利用技术研究[J];中国能源;1981年01期 |
8 |
陈予恕;霍拳忠;马连福;;大型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筛振动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1982年04期 |
9 |
陈利平,胡士莲,吴沛宜,何雅玲;小尺寸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1993年06期 |
10 |
邱成悌;杨志龙;;电子设备用新一代冷却技术[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1期 |
11 |
姜周曙,王如竹,许煜雄,卢允庄,吴静怡;内燃机车司机室吸附式空调器的性能仿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2 |
张宇;姜培学;石润富;邓建强;;竖直圆管中超临界压力CO_2对流换热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3 |
朱学军;吕芹;叶世超;;振动流化床临界流化速度理论预测与实验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
14 |
刘先锋;陈进;张桂才;雷宣扬;李加庆;陈少林;;基于波叠加的噪声源识别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02期 |
15 |
朱禹;赵力;高攀;;非共沸工质非完全冷凝实验现象及判据的验证[J];制冷学报;2007年05期 |
16 |
林创辉;;风冷热泵系统双流向膨胀阀应用研究[J];制冷;2007年03期 |
17 |
Jan Stawczyk;李胜;Dorota Witrowa-Rajchert;Anna Fabisiak;杨彬彬;;常压冷冻干燥实验研究(二)[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7年02期 |
18 |
王兵;盛水平;张颖;余兵;;球阀气体内漏的声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阀门;2008年02期 |
19 |
李振明;公茂琼;吴剑峰;周远;;可燃制冷工质的爆炸极限研究综述[J];低温工程;2008年01期 |
20 |
师喜林;蒋军成;王志荣;严建骏;;加管道球形容器内预混气体爆炸过程的实验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