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摘要】:本文以LaNi5/MmNi4.15Fe0.85作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工质对,建立了考虑热 回收率、滞后等因素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能量分析和分析模型,分析了坪斜、滞 后和热回收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从而使制冷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
|
|
|
1 |
张沛龙;;金属氢化物空调机制冷性能的研究[J];低温与特气;1993年02期 |
2 |
张计鹏;傅秦生;郭晓坤;张早校;;阀门控制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J];制冷学报;2006年03期 |
3 |
毛萍莉;王佳骥;陈立佳;杨柯;陈德敏;;金属氢化物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性能[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4 |
林木;新型绿色电池——金属氢化物/镍电池[J];金属世界;1996年06期 |
5 |
刘学铭;;贮氢合金[J];化工新型材料;1985年01期 |
6 |
王启东;张连瑛;;金属氢化物工程[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983年04期 |
7 |
吴煜明;王启东;陈长聘;吴京;;金属氢化物热泵(MHHP)进展[J];低温与特气;1990年04期 |
8 |
马捷,苏秋利,张忠利,王明育;金属氢化物的吸附性能和活性炭贮氢的可行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9 |
赖高惠;;金属氢化物致动器[J];今日科技;1986年12期 |
10 |
饶荣水
,谷波
,周泽
,李开元;金属氢化物热泵及其研究进展[J];家电科技;2005年02期 |
11 |
李勇;湖南省召开第六届金属氢化物镍、镉镍蓄电池技术与市场研讨会[J];电源技术;2000年02期 |
12 |
林贵平,余敏贤;金属氢化物热泵及其在载人航天生保系统中的应用[J];空间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
13 |
侯利利;蒋亚雄;张蕾;;小型(便携式)金属氢化物贮氢器的开发应用及前景[J];舰船防化;2003年03期 |
14 |
杨开棣;鲍德佑;;第四届国际氢能会议侧记[J];中国能源;1983年02期 |
15 |
姜礼镗;李凤彦;;应用金属氢化物技术为浮法玻璃生产线供氢[J];砖瓦世界;1991年08期 |
16 |
池凤东;;储氢容器[J];舰船防化;1994年01期 |
17 |
正;用金属氢化物替代HCFC作致冷剂[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6年08期 |
18 |
倪久建,陈江平,覃峰,陈芝久,吕曼琪,杨柯;汽车尾气余热驱动的金属氢化物制冷循环[J];能源技术;2004年06期 |
19 |
王新华,陈长聘,潘洪革,王启东;金属氢化物热泵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1994年05期 |
20 |
覃峰;陈江平;陈芝久;;金属氢化物及其热驱动型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