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本文介绍了结合OpenGL的强大绘图功能来开发基于微机系统的可视化软件。
|
|
|
|
1 |
方衡;朱斌;;一种非规则数据场的体绘制算法[J];电脑与电信;2007年04期 |
2 |
刘爱利;张宏;邱新法;刘二年;;环境信息科学可视化表达与交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5期 |
3 |
朱松林,印霞隽;用NDP-FORTRAN开发科学计算可视化软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6年06期 |
4 |
金升平,陈定方;具有视觉效果的立体图绘制原理与算法[J];交通与计算机;1998年04期 |
5 |
刘永军,李宏男,林皋;有限元应力场可视化的一种新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3年02期 |
6 |
崔汉国,胡瑞安,金端峰;三维数据场可视化中图像合成新算法[J];计算机工程;1995年S1期 |
7 |
肖平;;虚拟GIS-GIS和科学可视化的集成[J];测绘科技通讯;1998年03期 |
8 |
余雄庆,徐惠民;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现象的可视化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00年04期 |
9 |
刘永军,李宏男,林皋;一种画高阶等参单元彩色云图的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09期 |
10 |
杨一山;顾耀林;;基于样条模型插值在科学可视化上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6年05期 |
11 |
石教英;;需重视工程科学的可视化学习[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3期 |
12 |
陈善广;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航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6年02期 |
13 |
刘晓强;科学可视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程图学学报;1997年Z1期 |
14 |
李建防;科学可视化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1998年09期 |
15 |
顾绍红;王永生;王光霞;;主成分分析模型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年05期 |
16 |
罗天;李蓉艳;岳继光;;基于Shear-Warp算法的三维地震数据场体绘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2期 |
17 |
万良君;;超级计算机图形学和可视化[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3年01期 |
18 |
刘永军,李宏男,林皋;用VB画二维有限元数据场彩色云图[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年05期 |
19 |
陈静姝;王庆官;张凡;迟学斌;;基于网格计算环境的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8期 |
20 |
张田;孙延奎;唐泽圣;;嫦娥一号太阳风离子数据在月表分布的可视化[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