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浅埋深地下水区苏打盐渍土水盐变化及生态效应
【摘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导致水盐失衡,土壤盐渍化呈不断加剧和扩大态势,植物群落发生相应的演替。本文通过在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的地下水人工控制模拟试验研究盐化草甸土和盐碱土在不同潜水埋深下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其植物响应机制,确定土壤盐渍化临界水位。通过对盐化草甸土和盐碱土水量平衡、土壤含水量变化、土壤盐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m以上地下潜水对盐化草甸土包气带土壤区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是旱季植物生长的重要水分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土壤表层积盐的主要驱动力。盐碱土1.0m以下潜水对包气带土壤补给微弱,对地表植物生长和土壤表层积盐作用不大。因此在松嫩平原盐渍土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类型其地下潜水作用完全不同,轻度盐渍土地下潜水对地表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地下潜水对地表因子的影响逐渐减弱。盐化草甸土潜水蒸发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而降低,与潜水埋深呈幂函数关系;与10-40cm土壤剖面含水率呈负相关;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因此有植物生长作用下的潜水蒸发量的大小与土壤根区水分、潜水埋深和植物叶面积指数有关。以阿氏定律为依据,通过潜水蒸发与相关因子的分析,建立了盐渍土区潜水蒸发计算模型E=LAI×(θ/(θ_(FC)-θ_(WP)))~(-0.2)×(1-h/2.5)~(1.89),模型相关系数为0.935,决定系数为0.871,具有可靠性,确定地下水临界水位为2.5m。该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防治和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
|
|
1 |
贾丽慧;张金枝;霍勤;;新疆盐渍土的改良与利用[J];农村科技;2008年02期 |
2 |
杨保存;汪为巍;牛新平;韩越;;南疆不同地区盐渍土工程性质的试验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3 |
严慧峻,魏由庆,张锐,刘继芳,单秀枝;盐渍土培育“淡化肥沃层”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6年02期 |
4 |
俞仁培,陈德明;我国盐渍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土壤通报;1999年04期 |
5 |
张振石,葛海峰;内蒙古东部地区盐渍土资源概况及改良利用[J];土壤通报;2001年S1期 |
6 |
樊自立,马英杰,马映军;中国西部地区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利用[J];干旱区研究;2001年03期 |
7 |
李颖;杨伟刚;;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水盐调控与开发利用[J];中国水利;2006年23期 |
8 |
王峰;;浅谈大巴仑渠砂砾石盐渍土的特征及处理措施[J];内蒙古水利;2011年03期 |
9 |
刘文政,王遵亲,熊毅;我国盐渍土改良利用分区[J];土壤学报;1978年02期 |
10 |
刘文政
,刘寄陵;全国盐渍土学术交流会纪要[J];土壤;1978年04期 |
11 |
俞仁培
,蔡阿兴;盐渍土分类及改良分区专题讨论概况[J];土壤;1978年04期 |
12 |
张蓉;全国盐渍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J];土壤肥料;1997年05期 |
13 |
王春裕,王汝镛,李建东;中国东北地区盐渍土的生态分区[J];土壤通报;1999年05期 |
14 |
周忠勤;叶景艳;董军林;葛云;;南通某沿海地区盐渍土分布特征及其腐蚀特性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04期 |
15 |
李海锋,杨劲松,陈德明;盐渍条件下作物对不同调控措施的响应研究[J];土壤;2002年01期 |
16 |
秦嘉海,刘惠玲;河西走廊盐渍土的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2年11期 |
17 |
李贻学,东野光亮,李新举;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可持续利用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2期 |
18 |
文振旺,李锦,陈德华,黄荣金,韩炳森;新疆的盐渍土及其改良[J];土壤;1962年03期 |
19 |
石元亮,王晶,李晓云;盐渍土区域水分调控与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1年S1期 |
20 |
孟繁江;疏勒河流域盐渍土的形成条件浅析[J];甘肃农业;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