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流域蒸散量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摘要】:蒸散(ET)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区域蒸散的空间格局是水资源管理和调控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区域蒸散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系统ETwatch,获得了滹沱河流域2002-2006年平均蒸散分布,并结合研究区的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一方面比较了不同土地类型模式下的年平均蒸散,另一方面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模拟了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及叶面积指数对蒸散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ETwatch估算的区域蒸散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区内低海拔地区的农田(尤其是一年两熟作物)是耗水量最大的植被类型,而其受自然气候影响的程度显著低于自然植被及高山农田。由此推断,农田灌溉可能是造成滹沱河上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