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衰减法在水平气液两相流动流型识别中的应用
【摘要】:流型是气液两相流的基本参数之一,由于不同的气液两相流流型具有不同的动力学和传热学特性,因而研究流型对气液两相流的理论研究和参数测量十分重要.叙述了利用γ-射线系统测量水平圆管内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液率的原理及数学算法.射线源为同位素241Am,它发出的光子能量是59.5keV.在长27m、直径为50mm 的水平管内进行了实验,在此基础上对泡状流、塞状流和弹状流三种流型下截面含液率波动信号的时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截面含液率信号波动特征识别流型.
|
|
|
|
1 |
张作义,高祖瑛,王大中;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的一个显式判据[J];科学通报;1990年02期 |
2 |
章本照,沈新荣,方建农;矩形截面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及对管壁磨损的数值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5年04期 |
3 |
姚文达,王贺岑,宋俊贤,苏维荣,刘永刚,俞斌根;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年01期 |
4 |
安琦,周银生;一种新型气油两相流的流变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6年01期 |
5 |
周屈兰,宋洪鹏,惠世恩,徐通模;液幕状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
6 |
王鑫;郭烈锦;张西民;郭富德;;水平管道段塞流液塞速度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7 |
胥凯;卢文强;;气液两相系统非平衡相变过程的定压比热研究[J];科学通报;2007年08期 |
8 |
何泳成;王化祥;张立峰;崔自强;;基于截面含气率的气/液两相流相关速度测量[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10期 |
9 |
费瑞乾,王宜义,程乃晋;含尘离心风机中边界层对叶轮侵蚀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1991年01期 |
10 |
朱营康,费瑞乾;气固两相流风机的三元计算与二元计算的比较[J];应用力学学报;1997年03期 |
11 |
袁青飞,陶涛,童祯恭;颗粒沉淀过程可视化模拟研究进展[J];城市公用事业;2004年06期 |
12 |
王树立,赵会军;弯管中的气液两相流水击现象[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3 |
夏国栋,赵庆国,程伟良,马重芳,麦维斯;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含液率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14 |
刘汉涛;常建忠;安康;苏铁熊;;热对流条件下双颗粒沉降的直接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
15 |
姚睿;秦武;刘京丹;李志鹏;;渣浆泵流体动力与机械组合密封的设计与数值模拟[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7期 |
16 |
洪文鹏;刘燕;周云龙;;基于图像处理的管束间气液两相含气率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
17 |
吴东垠,林宗虎;水平并联管子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在联箱内的压力分布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94年03期 |
18 |
李相方,胡湘炯,陈庭根,刘希圣,鲁钟琪;垂直环空空气-泥浆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9 |
吴小俊,袁亚雄,张小兵,杨均匀;两相流体力学的一种新模型──连续介质—动力学混合模型[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6年S1期 |
20 |
雷明光,陈文梅,刘玉良;利用激光量测技术和粒子动态分析技术研究旋流器内两相流[J];流体机械;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