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书权;杨景毅;;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某些非细菌性传染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8年02期 |
2 |
;立克次(Ricketts 氏体传染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11期 |
3 |
孙柱臣;立克次体病的检疫和诊断(续二)[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0年02期 |
4 |
张亮;祝丽晶;于波;赵倩楠;庄惠;李凤珍;;斑疹伤寒1例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
5 |
刘连珠;刘丽娟;况明中;;温带臭虫传播Q热立克次体可能性的探讨[J];医学动物防制;1985年04期 |
6 |
项哨;;贝纳立克次体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可能的毒力因子[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4年06期 |
7 |
张健之;立克次体病的生态学变化[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年03期 |
8 |
崔红,陈霞萍,陈梅玲,郭兆彪,王津,翟俊辉,杨瑞馥;16SrDNA生物芯片微阵列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的初步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3年03期 |
9 |
杨延广;Q热的诊断、治疗及免疫予防[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81年01期 |
10 |
谢长江;;集安地区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首次分离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89年02期 |
11 |
董良全;刘志辉;刘蔚;周勤家;王海艇;王召会;郑召云;;恙虫病109例临床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12 |
张健之,范明远,毕德增,宋秀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种──虎林-93株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年05期 |
13 |
吴益民,魏安明,胡玲美,刘昕昕,杨青,张志强,鲁志新;从病人血液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5株的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年06期 |
14 |
吴志伟;卫海燕;王海峰;聂宇涛;张爱梅;郝宗宇;;河南省2004年立克次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
15 |
谢群;王华雨;;恙虫病38例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
16 |
吴军;;地方性斑疹伤寒83例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2期 |
17 |
;第24届美国立克次体学会年会会议纪要[J];疾病监测;2010年08期 |
18 |
苏静;;恙虫病81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12期 |
19 |
赵慧;李庆安;韩效中;;内蒙古首次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及血清学调查[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0年04期 |
20 |
鲁志新;胡玲美;蔡增林;金显涛;陈庭才;李忠义;陶增珖;;黑龙江省东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的证实[J];沈阳部队医药;1994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