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与柴芩承气汤中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配伍对栀子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血浆样本采用70℃水浴法沉淀蛋白后进行 HPLC 分析,色谱条件:固定相为 Dikma,Diamonsil,C18(5μm,150×4.6 mm);流动相为甲醇-0.2%乙酸(28:72,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40 nm;以芍药苷为内标进行定量。结果:线性范围0.025~2.5 μg/ml(r=0.9998),最低检测浓度0.025μg/ml,回收率分别为97.60%,98%,99.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RSD 均小于10%。大鼠灌胃栀子和柴芩承气汤后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一室模型, 栀子苷在柴芩承气汤和单味栀子给药情况下药动学参数 T_(1/2),Cmax 和 AUC_(0-24)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栀子和柴芩承气汤复方在同一给药途径下,栀子苷在柴芩承气汤中比单味栀子的消除半衰期长,达峰时间长,消除速率慢,生物利用度比单味栀子给药高。
|
|
|
|
1 |
戴向东;RP-HPLC测定复方溪黄草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3年12期 |
2 |
张贵岑;栀子颗粒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J];安徽医药;2003年05期 |
3 |
杨海明,许江红;HPLC法测定健儿消积贴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国药事;2003年10期 |
4 |
朱晓磊,张娜,李澎涛,蒋玉凤,徐雅;栀子苷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作用环节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11期 |
5 |
许有诚;HPLC测定珍珠清心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2年04期 |
6 |
刘燕,吕东,林瑞超;关于测定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品标准;2002年01期 |
7 |
杜守颖,郝博,吴清;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中国药品标准;2003年02期 |
8 |
唐传劲;赵庆;邹澄;王继良;吴艳香;何瑾;;栀子苷简易分离纯化方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
9 |
杨方花;;栀子的药理作用概述[J];泰山卫生;2005年02期 |
10 |
柳长青,胡靖,张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越鞠保和丸中栀子苷的含量[J];天津药学;2002年05期 |
11 |
陈金文,曹林林;HPLC法测定八正合剂中栀子苷的含量[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2 |
许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浓缩颗粒中栀子苷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08期 |
13 |
杨季菱;栀子中栀子苷的薄层色谱鉴别[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年03期 |
14 |
刘峰群,韩晋,袁海龙,张新全,崔燕,肖小河,蔡光明,贺承山;吸附小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沙棘散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草药;2001年03期 |
15 |
杜安全,周正华,王先荣;HPLC法测定复方小儿疳积袋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年05期 |
16 |
龙琳,张昀,黄顺菊;HPLC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栀子苷含量[J];中成药;2003年10期 |
17 |
孙明玉,李明炬;乙肝欣泰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9期 |
18 |
吴虹,汪电雷,魏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19 |
贾维臣,张军;薄层扫描法测定新生儿退黄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J];天津药学;2003年03期 |
20 |
卢兴红,张兰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及其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3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