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耀华;王红梅;田黎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6期 |
2 |
陈木林;;387例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临床药敏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4期 |
3 |
周青;;22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
4 |
朱斌;刘涛;蒋受军;韦涛;;Mg~(2+)在药物无菌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11期 |
5 |
黄连江;梁小亮;张晶;宣迎梅;;我院近两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03期 |
6 |
高超;胡明;白华;齐静;朱小玲;刘昌彬;单虎;秦晓冰;刘玉庆;高培基;;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抗药性和耐药性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6期 |
7 |
邵萍;郭雪君;倪培华;刘瑛;;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铜绿假单胞菌QRDR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年06期 |
8 |
胡锋兰;黄震;;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及其耐药性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9 |
徐光凤;郑文武;;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9期 |
10 |
赵乃昕;;一种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等鉴定的简单培养基[J];潍坊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
11 |
陈迁,王睿,方向群,刘又宁,黄蓓;罗红霉素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9年10期 |
12 |
何林,张立军,李勇,吴劲松,卢月梅,黄金才,龚文波;22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浓度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年06期 |
13 |
闫琳;复达欣、罗红霉素联合治疗呼吸衰竭并铜绿假单胞菌肺内感染5例[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
14 |
裴斐,胡文斌;细胞信号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年06期 |
15 |
黄昕,易霞云,吴安华,吕一欣,冯丽;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19期 |
16 |
康梅,韩琳琳,陈慧莉,简军,过孝静,吕晓菊;危重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年05期 |
17 |
胡晓梅,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4年03期 |
18 |
王丹丹,孙铁英;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年06期 |
19 |
陈林娜,刘玲,李波,周立琴,王春香;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2期 |
20 |
贾梅香,杨蕾,李珍大,张小卫,王卫萍,邵海枫;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