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葡激酶(r-SAK)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
【摘要】:正 采用~(125)I-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法(以下简称RA法)、三氯醋酸沉淀结合放射性检测法(以下简称TCA-RA法)、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放射性检测法(HPLC-RA法)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1.经标准曲线(校正曲线)制备,方法认证考察,表明该方法符合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技术要求。 2.大鼠静脉注射给药1、2和4 mg/kg三个剂量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以RA法检测血清总放射性,以TCA-RA法检测血清沉淀物浓度。浓度-时间数据经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表明r-SAK静脉注
|
|
|
|
1 |
温清;冯堃;郭瑞臣;;大鼠奥昔布宁片剂口服给药与凝胶剂经皮给药吸收与组织分布研究(英文)[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年05期 |
2 |
仇丽颖;张丹;;尼麦角林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7年03期 |
3 |
包伦,徐贤坤,曾宪垠;大鼠股动、静脉插管手术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8期 |
4 |
童明庆,戴传箴,蒋理,赵旺胜;重组葡激酶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5 |
鲁澄宇;王海燕;许卫铭;谢湘林;吴铁;;[~3H]洛非西定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年04期 |
6 |
赵凯存,朱秀媛,仪明光,刘忠敏,宋振玉;黄花夹竹桃次甙乙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学报;1986年08期 |
7 |
王堃,苏成业;β-榄香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过程[J];药学学报;2000年10期 |
8 |
艾国;陈知航;单成启;车津晶;候禹男;程远国;;醋酸艾塞那肽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分布(英文)[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
9 |
孙迎基;于华玲;韦静;丁文锋;;LC-MS法测定全血中酪丝亮肽及其在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9年05期 |
10 |
佘高宏;孟志云;刘慧玲;王东援;窦桂芳;;反相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17-烯丙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及其代谢产物17-氨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J];药物分析杂志;2005年10期 |
11 |
张娴;邹豪;高申;;咖啡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2 |
张帆;崔孟珣;张振清;;LC-MS法检测大鼠血浆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方法学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年06期 |
13 |
夏运岳,潘建新,顾振纶;美洛昔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年02期 |
14 |
陈燕;石涛;柳晓泉;钟皎;王广基;;左旋和右旋奥硝唑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5 |
孙迎基;吕厚峰;廖建民;张奉国;刘煜;沈子龙;;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融合蛋白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6年05期 |
16 |
汪吉忠;任宇红;欧伶;张鲁嘉;魏东芝;;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鼠体内菲达司他的药代分析[J];生物加工过程;2008年04期 |
17 |
秦光成;陈力学;李逐波;;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
18 |
江淦达;;红霉素、竹桃霉素和泰洛星的药代动力学的内在联系[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6年04期 |
19 |
路洪,冷晓红,黄莉,黄圣凯;苦豆碱的气相色谱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
20 |
魏丽红;张永军;陈卫军;张丽娜;朱雅婷;李雪芹;;阿苯达唑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J];农垦医学;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