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检测386例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6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用FISH技术快速检测21、18、13、X和Y染色体的数目,同时进行经细胞培养行G显带核型分析双盲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FISH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386例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到5种染色体非整倍体28例,其中嵌合型非整倍体4例;FISH技术检测结果中,未见这5种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结果及非嵌合型非整倍体畸变的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但是在嵌合型非整倍体中,漏检了1例。结论:FISH技术对于21、18、13、X和Y染色体非嵌合型非整倍体异常的检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技术,可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患者而言,单纯应用该技术存在漏诊现象,故该技术不能完全替代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必要时同时使用两种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产前诊断服务。
|
|
|
|
1 |
邓璐莎;郭晓玲;钟进;陈建仪;;100例非整倍体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年05期 |
2 |
Knuutila S;吴晓;;非整倍体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1年03期 |
3 |
张忠恕,王仁礼,沈启芳;药物诱发小鼠生殖细胞及早期胚胎非整倍体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1992年06期 |
4 |
刘秀芳;钟建平;詹文全;王明玉;肖惠霞;;国产氧化型染发剂诱发果蝇非整倍体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3年06期 |
5 |
曾庆民,郑履康,邓丽霞,谭炳炎,张桥;苯诱导小鼠卵母细胞及1细胞合子雌原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
6 |
江帆;丁渭;王霞;袁玉枝;屈艳霞;陈桂兰;卢航;陈华云;;多重定量荧光PCR快速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5期 |
7 |
李怀义,蔡功名,黄锦堂,王新民,杨龙春,卞瑞成;15种化合物在果蝇非整倍体检测系统中的诱变效应[J];癌变.畸变.突变;1989年00期 |
8 |
李欣,郑履康,邓丽霞,张桥;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正常人精子9、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率[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2期 |
9 |
张丰,李青,张丽英,赵一岭,姚丽,洪柳,聂蕾,邵秋杰;非整倍体与肿瘤细胞增殖表型关系的初步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5年04期 |
10 |
梁毓;杨洋;余兰;贾婵维;王树玉;;荧光原位杂交快速产前检测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9期 |
11 |
张廷璧,朱桓,舒理慧,王世昌,李行润;中国籼稻品种非整倍体的研究——Ⅰ.植物形态学部分[J];遗传学报;1987年04期 |
12 |
黄建民,李志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3年06期 |
13 |
严晓玲;段涛;;胎儿非整倍体的产前快速诊断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年03期 |
14 |
段赵宁;漆洪波;;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年01期 |
15 |
王凤羽;马林先;李聪敏;张华;丰慧根;;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胎儿非整倍体异常[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
16 |
刘蔚;曲素慧;张广英;;孕早期超声筛查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年12期 |
17 |
杨丹;利用母亲年龄和超声检查对人群的非整倍体进行筛查[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9年02期 |
18 |
罗青;万均辉;戴常平;肖清华;江锦雄;曹小祯;;孕11~13~(+6)周胎儿额面角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年08期 |
19 |
焦海燕,杜婧,彭亮,墙克信,陈银涛;非整倍体患者及其双亲染色体动粒结构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20 |
Chung MK;Suen SH;Leung TY;Lau TK;Wong TW;;母体非孕期周围环境的暴露和胎儿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