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新产,王宝维,张庭荣;分子标记及其在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2年02期 |
2 |
李钧敏,边才苗;RAPD技术在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1年12期 |
3 |
田海霞;;转座子在基因组和基因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
4 |
张建森,孙小异,施永红,龚永生,王建新,朱健;江西省鲤生物遗传多样性调查和DNA指纹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1997年S1期 |
5 |
韩雅莉;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RAPD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6 |
张根;席贻龙;薛颖昊;胡忻;项贤领;温新利;;基于rDNA ITS序列探讨粉煤灰污染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10年03期 |
7 |
李纯厚,贾晓平;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与几个热点问题[J];南方水产;2005年01期 |
8 |
杨永华,钦佩,胡永金;分子遗传技术与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1996年04期 |
9 |
尚占环,姚爱兴;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其保护措施[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0 |
华丽,潘伯荣;遗传多样性透视[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
11 |
张琨;赵晓明;宋秀英;;遗传形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5年02期 |
12 |
朱其慧,潘惠新,诸葛强,尹佟明,邹惠渝,黄敏仁;栲树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2年11期 |
13 |
李静;叶万辉;葛学军;;生境片断化对植物的遗传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
14 |
李东明;林刚;郑劲松;夏军红;胡成钰;王丁;;两个不同江豚群体ISSR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年06期 |
15 |
黄族豪;刘发;龙进;;大石鸡兰州亚种的mtDNA种群遗传结构、单倍型分布和遗传多样性(英文)[J];动物学报;2006年04期 |
16 |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方炎明;;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7 |
杨志勇;汪松;;中国的大量物种是被吃掉的[J];科学生活;2006年04期 |
18 |
鲍蕾;牛翠娟;;利用RAPD技术研究方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种群遗传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9 |
张岩;高天翔;刘曼红;陈四清;;钝吻黄盖鲽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20 |
杨频;张浩;陈立侨;叶金云;禹娜;顾志敏;宋大祥;;利用COI基因序列分析长江与澜沧江水系日本沼虾群体的遗传结构(英文)[J];动物学研究;2007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