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耐热性不同的两种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两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相同高温下,热敏感品种中优9801号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大于Ⅱ优7号。Ⅱ优7号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可逆的,而中优9801号净光合的下降是不可逆的;在30-35℃高温下引起Ⅱ优7号Pn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气孔因素;当温度达到40℃以上时,Ⅱ优7号Pn的下降主要依赖非气孔因素。非气孔因素是导致高温下中优9801号Pn下降的主要因素;在高温下能够迅速通过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从而减少水分丢失可能是Ⅱ优7号较中优9801号耐热的原因之一;高温引起热敏感品种中优9801号F_0升高,Pn、Fv/Fm、qP、ETR显著下降,表明其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或可逆失活,从而导致电子传递受阻,光化学效率降低,这是造成其光合速率下降的非气孔因素之一。相比之下,在同样的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Ⅱ优7号的荧光参数F0升高以及Pn、Fv/Fm、qP、ETR下降的程度均明显小于中优9801号,并且在高温结束后可6天可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PSⅡ较强的稳定性及自我修复能力是Ⅱ优7号耐热性较强的重要原因。
|
|
|
|
1 |
张哲;闵红梅;夏关均;贾国梅;;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
2 |
官丰安;戴俊英;陈祖洁;顾慰连;;作物热击蛋白的研究概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3 |
贾洪涛,曹善东;高温胁迫对植物光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林业科技;2003年03期 |
4 |
郁松林,黄卫东;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蛋白激酶的诱导形成与活性变化[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年03期 |
5 |
陈立松,刘星辉;高温胁迫对桃和抽细胞膜透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年03期 |
6 |
刘悦萍,黄卫东,王利军;葡萄叶片饲喂的~(14)C-水杨酸对高温胁迫的应激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
7 |
邵玲;李芸瑛;吴晓莉;彭长连;;高温胁迫下红色与绿色苋菜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5期 |
8 |
周瑞莲,王海鸥,赵哈林;不同类型沙地植物保护酶系统对干旱、高温胁迫的响应[J];中国沙漠;1999年S1期 |
9 |
商侃侃;张德顺;王铖;;高温胁迫下植物抗性生理研究进展[J];园林科技;2008年01期 |
10 |
刘应迪,曹同,向芬,彭春晖;高温胁迫下两种藓类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J];广西植物;2001年03期 |
11 |
梁英;冯力霞;尹翠玲;曹春晖;;高温胁迫对三角褐指藻和纤细角毛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2 |
焦健;李朝周;黄高宝;;乙烯产生抑制剂对高温胁迫下蚕豆幼苗叶片的保护作用(英文)[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
13 |
周亚莉;张学成;;节旋藻野生型藻株与直线型突变藻株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14 |
陈因,方大惟;分子氢和氧对受高温胁迫蓝藻固氮活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1995年03期 |
15 |
刘应迪,李和平,肖冬林;高温胁迫下藓类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6 |
李建建;常雅君;郁继华;;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某些光合特性和PSⅡ光化学活性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6期 |
17 |
田学军;;高温与植物耐热性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18 |
邹琦;;小麦的高温伤害与高温适应[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4期 |
19 |
朱海山;沈征言;;高温胁迫对不同菜豆基因型雌雄配子体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20 |
周智彬;徐新文;杨兰英;;三种固沙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热性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