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孙玉孙善澄刘少翔闫贵云郭庆  
【摘要】:采用六倍体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回交的措施,把含有多年生性的部分偃麦草基因补充导入到六倍体小偃麦中,成功地培育出多年生性强的多年生小麦。同时我们还发现多年生小麦的多年生性与小麦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如果用春性、半冬性、冬性小麦与偃麦草杂交,获得的多年生小麦均倾向于上述三种小麦的耐寒性。为此要培育适合在我国北方严寒、干旱、瘠薄的恶劣气候与不良土壤条件下生长的多年生小麦,首先应选用抗寒性强、耐旱性好的材料做亲本。为了加强多年生小麦的多年生性,我们还采取来源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多年生小麦与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多年生小麦间进行聚合杂交,获得了再生性强、多年生性好的多年生小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张晓燕;毛培春;孟林;张德罡;;毛稃偃麦草染色体核型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1年05期
2 李培英;孙宗玖;阿不来提;张延辉;赵清;;新偃1号偃麦草的选育[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3 裴自友;温辉芹;庄丽芳;亓增军;;45SrDNA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4 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年06期
5 张国芳;王北洪;孟林;马智宏;;四种偃麦草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J];草地学报;2005年04期
6 沈季孟,邓景扬;八个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的鉴定及其利用[J];北京农业科学;1990年01期
7 詹海仙;畅志坚;李光蓉;贾举庆;郭慧娟;张晓军;李欣;乔麟轶;杨足君;;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病渗入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年07期
8 石丁溧;傅体华;任正隆;;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5期
9 庄丽芳,亓增军,陈佩度,冯高,刘大钧;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的选育与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12期
10 ;优良新草种——毛偃麦草[J];草与畜杂志;1991年01期
11 刘润堂;;小麦、偃麦草和小偃麦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12 孟庆沂;毛培春;田小霞;白龙;孟林;;偃麦草属3种植物种子形态解剖结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20年02期
13 马有志,富田因则,曹丽霞,李连城,安室喜正;来自中间偃麦草基因组的类反转录转座子片段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J];作物学报;2004年04期
14 杨足君,刘登才,李光蓉;一个多抗性小麦中间偃麦草新种质的遗传鉴定[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15 武保国,杜利民,薛凤华;优良野生牧草——偃麦草[J];草与畜杂志;1986年05期
16 李宏伟;郑琪;李滨;赵茂林;李振声;;一种耐盐碱牧草——长穗偃麦草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2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玉;孙善澄;刘少翔;闫贵云;郭庆;;利用偃麦草的多年生特性培育多年生小麦[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玉;刘少翔;闫贵云;任永康;孙善澄;Timothy D.Murray;;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多年生小麦的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陈士强;黄泽峰;张璐璐;戴毅;刘惠萍;高勇;陈建民;;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孙玉;崔磊;李洪杰;闫文泽;刘少翔;闫贵云;郭庆;孙善澄;;利用中间偃麦草选育饲用多年生小麦[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张国芳;毛培春;孟林;;NaCl胁迫对4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亓增军;沈月凤;沈健;庄丽芳;;百萨偃麦草染色体4J变异体的诱致与蓝粒基因的物理定位[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李洪杰;王晓鸣;朱振东;;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和眼斑病遗传控制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光蓉;周丽;何馥男;熊妮娅;刘成;杨足君;;茸毛偃麦草1St染色体渗入小麦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孔令让;;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的遗传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崔雨;李兴锋;;基于RNA-Seq技术开发中间偃麦草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A];第六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论文集[C];2015年
11 靳全文;贾旭;李海健;胡适全;庄家骏;;野生偃麦草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2 李兴锋;宋振巧;封德顺;王洪刚;;小麦近缘植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融合现象[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3 陈豫;李辉;李义文;曹双河;贾旭;;百萨偃麦草Glu-1Ebx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4 朱雪;陈士强;高勇;黄泽峰;陈建民;;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特异SCAR标记发展[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5 王宏伟;孙思龙;葛文扬;赵兰飞;吕忠璠;徐寿砷;李学峰;孔令让;;长穗偃麦草基因组解析及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应用[A];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6 陈亮;张增艳;刘艳;辛志勇;;源于中间偃麦草7XL的抗小麦黄矮病重要基因TiDPK1的分离克隆与功能验证[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7 徐国辉;陈静;郭长虹;;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创制小麦-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易位系[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8 达瓦顿珠;庄丽芳;亓增军;;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选育及分子标记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9 李代艳;李厅惠;汤林;王益;周永红;康厚扬;;小麦-长穗偃麦草1E、4E/3D、4D代换系的创制与鉴定[A];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C];2017年
20 鲍印广;崔法;李兴锋;封德顺;王霖;高居荣;王洪刚;;一个矮秆早熟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的选育与鉴定[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李培英;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黎明;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鉴定及其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艳珍;普通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特异标记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4 林小虎;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5 何方;小麦—长穗偃麦草杂种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种质材料的筛选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6 詹海仙;小偃麦衍生品系鉴定及白粉病和条锈病抗病基因定位[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徐虹;中间偃麦草麦谷蛋白亚基的鉴定、基因克隆与分子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郝薇薇;偃麦草属着丝粒序列组成分析及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广谱抗锈易位系的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9 郭军;长穗偃麦草抗赤霉病基因Fhb7遗传图谱的加密及其标记辅助转移[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10 胡利君;偃麦草染色质向小麦中转移及小麦—偃麦草抗性新种质的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1 杜培;小麦、百萨偃麦草和花生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套)开发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2 李建波;小麦-茸毛偃麦草新型渐渗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解析[D];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
13 刘畅;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属间杂交衍生后代的核型鉴定及异附加系TAI 1-4的转录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4 刘树伟;小麦/长穗偃麦草体细胞杂种渐渗系基因组变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5 葛文扬;长穗偃麦草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图位克隆及功能解析[D];山东农业大学;2021年
16 刘树兵;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和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17 亓晓蕾;八倍体小偃麦混合基因组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和小偃麦种质系的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8 陈亮;中间偃麦草抗病相关基因TiERF1与TiDPK1的分离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志涛;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百萨偃麦草EST-SSR标记开发与染色体物理作图[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郭杰;百萨偃麦草耐盐相关基因的同源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朱昊;新疆野生偃麦草遗传多样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4 宋雨桐;中间偃麦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耐盐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5 张少峰;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自发染色体结构变异体的选育与分子细胞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成绘;茸毛偃麦草染色质1St和4J~s向小麦中渐渗及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毛伟;新疆野生偃麦草种质耐盐性评价及分子标记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8 班依蓉;中间偃麦草物种基因组多样性及重复序列的分离与鉴定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肖亚娟;小麦—偃麦草衍生系的农艺性状及分子标记检测[D];河南科技学院;2020年
10 宋晓瑾;小麦—茸毛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1 罗小军;多抗性小麦-中间偃麦草后代的分子细胞学鉴定[D];山西大学;2020年
12 郑瑗;小麦-中间偃麦草抗病新种质的筛选与鉴定[D];山西大学;2021年
13 孔令攀;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14-569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14 吴玲;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选育及细胞生物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5 陈健泳;百萨偃麦草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开发与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
16 刘紫垠;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7 刘然方;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选育及细胞生物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8 聂林曼;小麦—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稳定附加(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19 杜培;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0 张阿惠;小麦—偃麦草染色体导入系鉴定、抗性基因定位与农艺性状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翟荣惠;他找到了治疗小麦“癌症”的“特效药”[N];科技日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柯昌万实习生 秦明;为了大地的丰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