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针刀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于2006-01/2008-05选择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康复理疗科治疗的跟痛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组在小针刀的基础上,予以SJ-L型激光针刀治疗仪照射治疗,选取足跟压痛最明显部位或呈条索2个至3个点作为进针照射治疗点。治疗两次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改善率为100%时为康复:足跟疼痛消失,行走或站立时足跟部无疼痛;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足跟无疼痛,行走稍有疼痛,接近正常功能;改善率为25%-60%为有效:足跟有轻压痛,行走或站立仍有疼痛,较治疗前减轻;改善率小于25%为无效:疼痛未减轻,行走疼痛同治疗前。足跟疼痛的评价内容,使用目测类比评估法。评定以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患者感受最痛、无法忍受。结果:78例跟痛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2次激光针刀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5%,85.3%,p0.01)。②疼痛视觉类比评估法(VAS)治疗前后比较:在镇痛方面,两组在治疗1次和2次后,疼痛较治疗前均有较为明显缓解(3.41±0.32,0.64±0.25,7.62±0.41; 4.64±0.56,2.79±0.33,7.59±0.42),治疗组2次激光针刀治疗后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0.64±0.25,2.79±0.33,p0.01)。结论:激光针刀治疗跟痛症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较常规小针刀治疗更有效。
|
|
|
|
1 |
王育庆;申艳;廖军锋;刘凤云;丁晓虹;;半导体激光对跟痛症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J];激光杂志;2009年02期 |
2 |
罗桂英,李开贤;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21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4期 |
3 |
吴富章,郭涛,洪星,蔡靖宇,郑华龙,张勇;跟痛症的手术与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3年02期 |
4 |
张长杰;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操作及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6期 |
5 |
尚秋立;;氦氖激光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
6 |
薛德明;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0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2期 |
7 |
李俊仙,杜凤兰,付淑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的护理体会(附170例报告)[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8 |
左书耀,陈晓亮,陈伯华,王国明,刘建宾,李雨升;跟痛症病人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9 |
周夏兴;;基层医院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31期 |
10 |
常斌鸽,王洪申;小针刀治疗跖管综合症[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16期 |
11 |
王永菊;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9年06期 |
12 |
杨敏,徐铭姬;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护理[J];铁道医学;1999年06期 |
13 |
王成芳;王红志;;小针刀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0期 |
14 |
邢更彦,井茹芳,杨传铎;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肩周炎及跟痛症的作用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1年22期 |
15 |
杨群英;;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2009年14期 |
16 |
李均,王海,刘流;体外震波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1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1期 |
17 |
陈巧凤;吴珊鹏;;红外热图对跟痛症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
18 |
;红外热图对跟痛症的诊断价值[J];上海针灸杂志;2009年04期 |
19 |
韩琦,何亚雯,杨国谋;利用留置针结合注射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5年20期 |
20 |
李志强;小针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