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转录因子DREBs靶基因的计算预测
【摘要】:探索转录因子调控的靶基因一直是近年来包括实验分子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基于机器学习的转录固子靶基因预测的方法,并在拟南芥基因组中成功预测了拟南芥转录因子 dehydration responsive-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DREBs)的靶基因。寻找位于基因上游调节区域中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是预测靶基因的方法之一,但是仅仅靠这一结合位点并不能够完全决定转录因子的特异性结合。实验研究表明,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侧翼序列对靶基因的识别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选择 DREB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其两侧各100bp 长度序列,将其定义为 DRE frame sequence(DFS)。采用32个已报道 DREB 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 DFSs 做为阳性数据集。同时,将从拟南芥基因组全部基因启动子序列中随机抽取包含 ORE motif 的 DFSs 做为阴性数据集。利用 HexDiff 算法,计算所获得的阳性数据集和阴性数据集中六核苷酸基序(hexamer)出现频率的比值,我们可以找出阳性 DFSs 中有意义的重复出现的顺式调节基序。本研究中收集了比值大于3.0的 hexamer, 做为描述 DFSs 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我们将阳性数据集和阴性数据集中序列表征为84维的向量,其中包括第一维的+1(阳性)或者-1(阴性)标记。然后,我们训练了支持向量机 (SVM)来进行分类。5-fold 交叉验证表明,SVM 分类器经优化后可达到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6%,66.7%和94.6%。利用此 SVM 分类器,我们对拟南芥全基因组进行扫描,共得到474个 DREB 靶基因,其中包括26个已报道的 DREB 靶基因,占全部已报道32个 DREB 靶基因的80%。结合拟南芥非生物逆境基因表达数据(来源 NCBI)分析发现,160个预测的靶基因在逆境处理30分钟内表达就有明显变化,同时另外108个靶基因在逆境处理24 小时内表达出现明显变化。本研究中提山了一种新的计算预测转录因子靶基因的方法,随着转录因子相关信息的积累,此方法可应用到其他转录因子的靶基因预测中。本研究对 DREBs 的靶基因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进一步解析 DREB 转录因子相关的抗逆调节分子网络提供了参考。
|
|
|
|
1 |
黎媚媚;欧和生;;微小核糖核酸与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
2 |
朱文楠;习杨;吕湘;刘德培;;人类miRNA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的基因本体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8期 |
3 |
蔡世忠;李芳菲;王亚平;;转录因子Oct4、Nanog及相关调控网络与多能干细胞特性的维持[J];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
4 |
王金泉,刘志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作用机理的新认识[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7年02期 |
5 |
张敏;权力;张霆;;PAX3基因及其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1期 |
6 |
张丽英;王连邦;冯需辉;单春华;;转录因子在哺乳动物围着床期的作用[J];生物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
7 |
罗虎;李泽桂;;诱导多能干细胞建系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4期 |
8 |
王付龙,徐祥,梁华平,刘昕;转录因子圈套策略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年06期 |
9 |
李东伟;李文雍;;转录因子0ct4、Sox2和Nanog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J];生物学杂志;2007年03期 |
10 |
李扬秋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32,杨力建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32,陈少华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32,Schmidt CA,Siegert W;ANLL中转录因子GATA-2基因点突变[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年02期 |
11 |
陈俊,王宗阳;植物MYB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2年02期 |
12 |
王彦;曹永兵;高平挥;姜远英;;白念珠菌转录因子Cap1p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3 |
李淑锋;华子春;;人转录因子USF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在FAK启动子中的结合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
14 |
韩正滨;陈红星;;转录因子Nanog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11期 |
15 |
顾明亮;汪业军;陈姝;张永彪;;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协同表达的机制[J];生命的化学;2009年06期 |
16 |
刘淑敏;朱瑞良;蔡秀玲;;转录因子靶基因的鉴定[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2期 |
17 |
李扬秋,汪明春,W.Siegert,C.A.Schmidt;一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的GATA-2基因点突变[J];自然杂志;1995年05期 |
18 |
毛泽斌,张宗玉,童坦君;老年细胞原癌基因c-fos、c-myc基因可诱导性减退与特异转录因子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
19 |
赵洪梅;安利佳;马有会;;同源域-亮氨酸拉链蛋白ATHB6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
20 |
张琨;李世敏;张丽君;彭光华;张声华;;脂肪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