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背景中源于长穗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摘要】:由禾谷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在我国尤以黄淮及长江流域麦区为害严重。迄今,虽有37个抗白粉病基因(Pm)位点被鉴定。但除 Pm2+6、Pm13、Pm16、Pm20、Pm21基因对白粉病免疫或抗性较好外,其它抗性基因随流行菌种的变化均已成为低效或无效抗病基因。CH7034是一个衍生于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的多抗性小麦种质系,通过感病的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杂交、同交选育而成。温室接种鉴定表明它对 E09、E15、E20、E21、E26等多个白气粉菌流行小种和强毒性小种均有良好抗性。遗传分析证明 CH7034对白粉病的抗性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其抗性基因来自于长穗偃麦草。暂定名为 MlCH7034。为明确其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采用分离群体分析法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利用 SY95-71×CH7034的 F2分离群体在温室条件下经 E09接种鉴定构建抗、感 DNA 池。共筛选了300多对 SSR 引物,发现3个标记 Xwmc658、Xgwm382和 Xgwm311在抗、感 DNA 池间与在抗、感亲本间同样具有多态性,它们均位于2AL 染色体臂上。经用具有117株抗病株、31株感病株的 F2代分离群体进行的遗传连锁性检测,表明上述标记均与目的基因相连锁,其顺序和遗传距离为 Xwmc658-2A、6.1cM,Xgwm382-2A、1.4 cM,Xgwm311-2A、3.7cM, MlCH7034。用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和2A 染色体缺失系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在2AL 的端部 (2AL1-0.85-1.00)。并通过离体叶段接种鉴定,发现该基因的抗性反应不同于所有2A 染色体上已定位的抗白粉病基因。根据其来源、染色体位置以及与已知基因病理反应型的比较, 推断 MlCH7034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