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转Bt基因后代抗虫性鉴定及其遗传分析
【摘要】:正 本研究以外引玉米抗虫转Bt基因材料为抗虫资源,以112-1、综3、8085和N808等自交系为轮回亲本,通过杂交和连续4代回交,得到回交转Bt基因后代。对每个回交世代转Bt基因材料以及阳性对照(外引抗虫Bt转基因材料)和阴性对照(未转Bt基因的相应自交系)均进行苗期叶片DNA的PCR分子检测和喇叭口期田间接卵鉴定。
|
|
|
|
1 |
马传喜;王晓波;司红起;韩俊;周娜;何克勤;;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遗传分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2 |
赵明富;黄招德;吴春珠;车容会;施碧红;方珊如;孙永建;赵志民;;水稻谷粒粒长显性主效QTL的遗传分析与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6期 |
3 |
李娟;;多元遗传分析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92年03期 |
4 |
张少华,杨赞林,甘斌杰;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Ⅲ.株高遗传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1期 |
5 |
张亚东;王才林;林静;张宏根;汤述翥;;水稻粒重的粒位效应及遗传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
6 |
胡锦国;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分析指标的探讨[J];华中农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
7 |
卢宗凡;苏敏;李够霞;;辐矮1号小麦的矮化遗传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1987年02期 |
8 |
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1997年S1期 |
9 |
严菊强,薛庆中;水稻广亲和性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1995年05期 |
10 |
顾兴友,卢永根,郑少玲,严小龙;水稻苗期耐盐性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J];作物学报;1999年06期 |
11 |
赵万春,王红;小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和相关性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3年04期 |
12 |
莫惠栋;;世代方差的遗传分析(续)[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
13 |
俞晓平,巫国瑞,胡萃;水稻抗虫遗传分析及利用[J];世界农业;1989年06期 |
14 |
张子学,丁为群,罗敏;自交结果的遗传分析及其微机程序[J];生物学通报;1996年05期 |
15 |
徐小逊;荣廷昭;曹墨菊;;一个新的玉米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初步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2006年01期 |
16 |
荣凤军;曹墨菊;唐祈林;潘光堂;荣廷昭;;转Bt基因后代玉米新不育胞质A的遗传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7 |
吴琼;周海庆;李美善;许明子;刘宪虎;;水稻特异种质籽粒性状的遗传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2年02期 |
18 |
;遗传 育种[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1995年06期 |
19 |
杨庆利,王建飞,丁俊杰,张红生;7个水稻品种苗期耐盐性的遗传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20 |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小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