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回填材料中核素迁移随机模型研究
【摘要】:目前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缓冲/回填层中核素迁移规律是把缓冲/回填层假设成连续介质场,通过连续性方程、状态方程和运动方程等,形成可以预测缓冲/回填层中核素浓度分布情况的整套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处置库中核素迁移规律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需要笔者深入到缓冲/回填层微观进行研究,对孔隙结构或裂缝系统进行精细描述,反映出它们的连通性及在不同方向的变化。应用随机场理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缓冲/回填层中核素迁移进行描述。主要考虑这样的随机过程,即t时的状态ξ_t(?)Z~d=d维整数格点,即这里Z表示全体整数,因此,d=1,2,3,如d=2,则Z~d={(m,n):m,n∈Z},基中的点典型地被认为是被核素浓度值占据。如ξ_t中的点表示处置库缓冲/回填层或缓冲/回填实验材料中t时刻的某位置上有流体流动的核素浓度,显然ξ_t是二维整数格点图中的随机集,当t在某一时间范围如[0,T]变化,则对应一族随机集,构成集值的随机过程{ξ_t,0≤t≤(?)T},研究这一随机过程则可了解处置库缓冲/回填层或缓冲/回填实验材料中核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
|
|
1 |
王榕树,冯为;放射性核素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4年02期 |
2 |
李春江,杨天行;花岗岩体单裂隙中核素迁移数学模型Ⅱ.脉冲注入实验解析模型[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9年02期 |
3 |
刘春立;;首届核素迁移国际研讨会在我国召开[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6年04期 |
4 |
李春江,杨天行;花岗岩体单裂隙中核素迁移数学模型 Ⅰ.连续注入实验解析模型[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8年04期 |
5 |
董文明,杜金州,陶祖贻;核素迁移与胶体[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年01期 |
6 |
李金轩;非恒定流条件下单裂隙核素迁移模型[J];勘察科学技术;2001年06期 |
7 |
祝汉民;环境放射性研究现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4年06期 |
8 |
;文摘简讯[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8年03期 |
9 |
苏锐,李春江,王驹,高宏成;花岗岩体单裂隙中核素迁移数学模型Ⅲ.扩散模型及其有限单元法解[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0年02期 |
10 |
陶祖贻,陆长青;核素迁移和腐殖酸[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2年02期 |
11 |
刘元方;当前核素迁移研究的若干进展[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0年01期 |
12 |
李春江,苏锐,陈式,林漳基;花岗岩单裂隙中核素迁移的研究Ⅱ.扩散系数的测定[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0年03期 |
13 |
刘平辉,黄国夫,管太阳,王勇,刘晓东,余运祥;核素迁移的示踪试验研究综述[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4 |
张建鑫;王铁良;曹渊;梁煦枫;;某区域地下水流动与核素~3H迁移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15 |
帅震清,朱世富,赵北君;稀土湿法生产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及对公众所致辐射剂量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3年06期 |
16 |
谢水波;陈泽昂;张晓健;何少华;吕俊文;;宏观弥散度和阻滞系数对地下水中核素迁移模拟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7 |
叶明吕,陆誓俊,秦春扣,许丽红,何阿弟,唐志华,徐国庆,范选林,顾绮芳,杜志超;放射性锶在沸石中的吸附与迁移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4年04期 |
18 |
秦玲玲;杨中华;彭文启;槐文信;;核电厂低放废水污染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07期 |
19 |
李春江,陈式,林漳基,汪德熙;花岗岩单裂隙中核素迁移的研究Ⅰ.弥散系数的测定[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9年03期 |
20 |
宋艳丽;王玉平;宋平平;李前名;;水泥固化体中核素迁移行为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