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花岗岩中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系统分析方法研究

陈伟明  王驹  李云峰  金远新  赵宏刚  
【摘要】:本文首先以甘肃北山预选区花岗岩场址为例,提出该场址中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然后以系统分析为方法论基础,描述处置库的系统功能、结构、环境及其演化过程,并以模拟软件GoldSim为工具,建立该处置库演化过程的计算机模型,最后以该计算机模型为模拟实验平台,模拟处置库中辐射毒性时空分布,分析模型中参数灵敏度,优化设计参数,预测和评价处置库性能。其研究成果可为合理配置资源和有效协调各研究项目之间关系提供技术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驹;美国专家考察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场址[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0年01期
2 杨天笑;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和岩石裂隙系统计算机模拟[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9年03期
3 陈伟明;王驹;李云峰;金远新;赵宏刚;;花岗岩中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系统分析方法研究[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9年03期
4 伍浩松;有关如何处理核废物的争论[J];国外核新闻;2004年01期
5 杨天笑,郭永梅,王驹;高放废物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内容及方法[J];辐射防护;1999年03期
6 微亮;欧洲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总览[J];国外核新闻;1996年08期
7 罗嗣海,钱七虎,周文斌,李金轩,易萍华;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及其研究概况[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8 郭永海;王驹;王志明;刘淑芬;吕川河;;CFC在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006年03期
9 王驹;sp地下实验室在瑞典高放废物深部处置库计划中的作用[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3年02期
10 伍浩松;;美国正式终止尤卡山处置库计划[J];国外核新闻;2010年03期
11 高立;芬兰的高放废物管理策略[J];国外核新闻;1996年07期
12 王祥云;陈涛;刘春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模型[J];化学进展;2011年07期
13 郭金周;某些处置库可安全贮存低放废物一万年[J];国外核新闻;1996年02期
14 郭金周;英国的放射性废物处置库计划[J];国外核新闻;1994年05期
15 闫淑敏;韩国可能寻找新的核废物最终处置库场址[J];国外核新闻;1996年01期
16 伍浩松;尤卡山处置库废物包装材料的审查成果[J];国外核新闻;2002年07期
17 邓寿昌;中国台湾省寻求放射性废物处置库取得进展[J];国外核新闻;1999年11期
18 范智文;尤卡山高放地质处置库可行性报告介绍[J];辐射防护通讯;2000年03期
19 伍浩松;澳大利亚确定低放核废物国家最终处置库场址[J];国外核新闻;2003年05期
20 王驹;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战略规划探讨[J];铀矿地质;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明;王驹;李云峰;金远新;赵宏刚;;花岗岩中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系统分析方法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新征;陈剑杰;邹广平;王青海;;深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抗震分析[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永海;王驹;刘淑芬;苏锐;吕川河;;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野马泉岩体地下水化学特征[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苏锐;王驹;赵宏刚;郭永海;陈伟明;金远新;;浅议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筛选总体技术思路[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驹;郭永海;陈伟明;金远新;苏锐;范洪海;;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选址研究进展[A];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进展——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论文集[C];2004年
6 温志坚;刘月妙;;高放废物处置库缓冲材料化学特性初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涛;杨球玉;王旭宏;张威;李廷君;;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热学分析的参数敏感性研究[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驹;徐国庆;金远新;陈伟明;郭永海;杨天笑;;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A];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十年进展[C];2004年
9 王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10 刘月妙;;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缓冲/回填材料热-水-力-化学耦合性能大型试验研究新进展[A];第三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韦红钢;核素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场的迁移行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李寻;基于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溶质运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钱丽鑫;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缓冲材料[D];同济大学;2007年
4 刘德军;~(99)Tc在模拟地质条件下的吸附、扩散、弥散及水溶液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5 张瑞珠;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固化放射性废物[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6 胡赟;钠冷快堆嬗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章英杰;Pu在特定地质环境下的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健;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压实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刘吉胜;石英砂掺量对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抗剪强度的控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葛培;岩盐层中核废料处置库温度、变形与应力场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吴晓东;高放废物在地质处置中核素迁移数值模拟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晓航;α衰变对高放废物玻璃固化体的辐照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赵世平;核废物处置库顶盖毛细屏障中水分流动的实验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7 曾磊;不同情况下的乏燃料包装容器临界计算[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8 朱欢;核素在包气带中迁移的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柯昌凤;模拟含Pu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的基础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宋志鑫;~(99)Tc在膨润土材料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陈玮英;建设冲动背后的核废料安全[N];中国企业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向东 实习记者 宋超;传言背后的中国核废料处置场[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秀强 实习记者 陈祉浩;核电发展“头重脚轻”:乏燃料处理能力欠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玲;电站蓝图美如画 居民安全有保障[N];威海日报;2008年
5 王贤刚;核研院完成高放废液分离热验证实验任务[N];新清华;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郭力方;国内核废处理规模化进程或提速[N];中国证券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