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碧雄王哲谢和平王旋雷涛甘立刚  
【摘要】:正1前言砌体结构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建筑工程中。由于砌体结构材料具有明显的脆性性质,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都很低,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在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的破坏率相当高。唐山地震发生后,为了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当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作了适当修改,增加了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要求。同时对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6)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淮,孙增寿,李晓玉;高压变压器抗震可靠度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2 冯远;周劲炜;刘宜丰;肖克艰;吴小宾;毕琼;罗乾跃;;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3 周强;孙柏涛;;汶川地震中极震区砌体结构教学楼典型震害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0年04期
4 何永冰;;汶川地震的反思[J];改革与开放;2010年20期
5 贾立哲;段忠东;;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理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2期
6 靳君达;;美国科学家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5期
7 彭岩;;日本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J];国际地震动态;1991年08期
8 高志兵;陶小三;孔建国;洪海春;;北川县城汶川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靳君达;;苏联哈萨克对住宅的抗震性能实行计算机控制[J];国际地震动态;1990年06期
10 秦长源,张淑亮,郭星全;清徐县邮电通信系统震害预测[J];山西地震;1995年S1期
11 刘良林;王全凤;沈章春;;基于损伤的累积滞回耗能与延性系数[J];地震;2008年04期
12 甘艳;陈鹏云;王成智;;地震灾害下变压器的损毁情况及对策研究[J];华中电力;2009年03期
13 胡少卿;张永利;;广东台山核电一期1,2号机组空气冷却器的抗震性能计算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2期
14 张明聚;吕琦;王诚浩;杨文峰;;土钉支护结构体系动力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5 彭小波;李小军;刘启方;刘必灯;;汶川地震中建筑震害衰减特征及抗震性能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3期
16 居荣初;周煜恒;;葛州坝二江闸墩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7年01期
17 孙寿成;;地震中的江南民居[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0年02期
18 许银贵;;山西乡村民用建筑抗震防灾对策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1990年04期
19 郭容,杨正湘,汪成;常德市太阳山周围村镇建筑抗震性能调查[J];华南地震;2001年04期
20 何涛;何三喜;孙伶俐;;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连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碧雄;王哲;谢和平;王旋;雷涛;甘立刚;;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2 李碧雄;谢和平;邓建辉;何昌荣;王哲;;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3 张明聚;吕琦;李立云;王诚浩;;土钉长度对边坡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4 江欢成;;汶川大地震——成都、都江堰所见所学所想[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5 何超;罗奇峰;;山东西北部某县农村房屋的抗震情况[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秦泗凤;;汶川地震中建筑及桥梁结构震害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7 王磊;李慧民;薛武平;陈曦虎;王红印;;西安市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8 李碧雄;王哲;Khalid M Mosalam;王旋;;浅析汶川地震中楼梯的破坏特征[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赵劲;任建国;龚卫国;焦向菊;刘永珍;;山西大同市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防震对策[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10 宋立军;赵纯青;石树中;李锰;;新疆破坏性地震损失“盲估”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建华;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动力分析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2 袁蕾;不规则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与土结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夏栋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体系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孙柏涛;核电站辅助设备抗震性能破坏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5 刘吉夫;宏观震害预测方法在小尺度空间上的适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孟凡超;土体永久变形与地震荷载特征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郝敏;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及地震动破坏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亚琦;电瓷型高压电气设备体系抗震性能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9 国巍;基于耦合效应的主—附结构体系地震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解家毕;带桩多高层建筑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在纠偏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彪;跨断层埋地管道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英丽;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张桂欣;两种多参数影响的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孙得璋;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新方法探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向坤;半速大容量汽轮发电机基础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瑞贵;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触地震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赵红军;地铁列车振动引起的地面多层建筑物的响应[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文里梁;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9 韩银全;CFG桩复合地基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理工学院;2003年
10 徐进;液化引起建筑物不均匀震陷分析方法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桐花;日本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与质量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严圣禾;日本防震救灾体制面面观[N];光明日报;2008年
3 吴纯业 罗福荣;地震灾区四川通江县永安坝村小学新学期开学侧记[N];中国社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香;川大教授地震亲历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市地震局 供稿;解读地震破坏[N];新乡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辛轩红波 怀宇;兴山甘家坡发生泥石流险情[N];三峡日报;2008年
7 商正宝;汶川大地震敲响建筑抗震的警钟[N];建筑时报;2008年
8 记者 邵华;注重质量 因地制宜 全面推进抗震安居工程建设[N];喀什日报(汉);2007年
9 徐静波;汶川大地震震动日本政府速推“校舍补强计划”[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张晓松陈菲;威力巨大 很难抗拒[N];人民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