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体侵彻现场岩体效应研究
【摘要】:为研究弹体侵彻现场岩体效应,通过对φ100mm弹和φ300mm弹实弹射击试验,得到不同撞击速度的侵彻深度,并且比较分析了目前预测弹体侵彻岩体经验公式的特点及精度,结果表明Young公式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较接近,适合弹体侵彻岩体深度计算。试验中通过实测过载曲线,分析了弹体侵彻岩体的过载特性,为研究弹体侵彻岩体运动规律提供了可靠依据。
|
|
|
|
1 |
杨建超;何翔;刘瑞朝;;弹体侵彻现场岩体效应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2 |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3 |
张永乐;贺虎成;唐德高;;刚玉块石抗弹丸侵彻破坏效应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
4 |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
5 |
孙桂娟;何翔;刘瑞朝;张庆明;黄家蓉;王幸;杨建超;;弹体侵彻过载特性研究综述[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
6 |
黄广炎;冯顺山;刘沛清;;基于战斗部微圆柱分析的破片飞散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
7 |
杨建超;何翔;刘瑞朝;吴建华;;弹体侵彻岩体过载特性数值模拟分析[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8 |
高进忠;舒鹏;;动能侵彻硬回收测量技术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
9 |
褚怀保;梁为民;王新生;余永强;杨小林;;南翼轨道大巷楔形掏槽爆破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
10 |
王明洋;钱七虎;尹放林;;弹体对岩体侵彻深度研究[A];第五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