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志法  
【摘要】:通过对我国反分析发展的回顾及与国外研究的比较,笔者认为,我国反分析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与国外研究相媲美,而且在反分析唯一性研究、粘弹性问题反分析、随机性问题反分析等多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应当说,在我国岩石力学界和工程地质学界,岩土工程反分析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总体论文水平上与国外同行媲美的方法和技术之一,这显然得益于国内工程建设需求的有力推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岩土工程反分析的研究水平,笔者还提出了坚持实际工程应用等7项主张。相信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岩土工程反分析一定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延龄,许国安;反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J];水利水电技术;1994年02期
2 燕柳斌;陈艳香;苏国韶;;岩体弹性模量反分析的进化差分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陈骏峰;;降雨型堆积层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演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樊孟军;史宏彦;;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综述[J];广东建材;2010年10期
5 董兆祥;于开宁;;确定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动态反分析方法[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6 伍振志;王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粘弹性岩体力学参数反演[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3期
7 徐连满;潘一山;李忠华;耿琳;;基于岩爆发生条件的原岩应力反分析方法[J];煤矿开采;2011年03期
8 张新敏,蒋中明,刘建辉;公路滑坡滑带c、φ值反分析方法[J];中外公路;2005年05期
9 高玮;冯夏庭;;基于免疫连续蚁群算法的岩土工程反分析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3期
10 邢万波;周钟;唐忠敏;孙钢;;基于ν-SVR和改进PSO算法的反分析方法及应用[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11 张志增;李仲奎;程丽娟;;基于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的岩土力学参数反分析方法[J];工程力学;2010年10期
12 庞明;殷坤龙;;滑带土力学参数反分析法在三峡库区下土地岭滑坡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6年12期
13 陈方方;李宁;张志强;严乐;;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14 仇圣华;杨志锡;徐峰;杨林德;;两种岩体参数求解方法比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5 余志雄;周创兵;陈益峰;李俊平;;基于ν-SVR和GA的初始地应力场位移反分析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16 陈留凤;杨典森;彭华;;反分析在粘土岩有效气体渗透性测量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2期
17 周诗庆;颜波;廖化荣;;基坑变形安全的反分析理论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27期
18 张钦喜;樊绍峰;周予启;;深基坑桩锚支护侧土压力反分析及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9 邵晶;;浅谈地铁工程围岩参数的位移反分析方法[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20 许宝田;阎长虹;许宏发;庄乾城;;基于模糊理论的软岩黏弹性模型识别及参数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娟;闫涛;闫相祯;王同涛;;基于改进Gauss-Newton-Marquit算法的套管蠕变外载求解[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熊顺成;蔡美峰;黄凌;;岩基分区弹模三维有限元快速反分析方法[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3 姜谙男;侯林波;伍平;;基于粒子群支持向量机的三维初始地应力反分析[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4 董兆祥;于开宁;;确定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动态反分析方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王乐华;李建林;杨学堂;陈平山;徐岿东;;水井坪滑坡参数反分析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杨林德;;反分析方法的新进展及其工程应用[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7 杨林德;吴蔺;周汉杰;;量测误差对位移反分析结果的影响与对策[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中俭;杨志法;李丽慧;张路青;杨天瑶;;蛇蟠岛清风洞古采石场中某组结构面长期抗剪强度的反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9 陶振宇;曾庆义;;边界元函数反分析方法应用于鲁布革地下厂房开挖位移预报[A];边界元法在岩石力学和工程中应用会议文集[C];1987年
10 杜世开;;岩体三维应力反分析及非线性本构模型识别[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志增;横观各向同性岩体位移反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李晓龙;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及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3 于洪丹;Boom Clay渗流—应力耦合长期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成枢;地面沉降变形预计模型与监测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志强;岩质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与岩体力学参数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谢鑫;基于边坡锚固荷载监测数据的反分析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3 樊孟军;差异性较大的多个土性参数反分析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秉政;深部硬岩峰后力学参数演化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吴献峰;基于“岩体斜坡稳定性渐变理论”的抗剪强度参数反分析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6 沈永飞;边坡位移反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周萍;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岩体参数反分析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陈建兵;青藏高原地壳形变位移反分析模型及其动态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9 段小强;洞室围岩松动圈强度参数反演分析探索[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纪华;支持向量机的改进及其在岩土工程反分析中的应用[D];宁夏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