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卓越,王富耻,李树奎;高应变率压缩载荷下钨合金变形与失效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2 |
肖裕行,肖树芳,徐瑞春;层间剪切带抗剪强度评价──以清江高坝洲为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2期 |
3 |
万韬隃,张以增;铝铜合金过时效多晶体中的剪切带[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7年04期 |
4 |
张启辉,赵锡宏;主应力轴旋转对剪切带形成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0年01期 |
5 |
陈卫中,徐祖耀;金属的快速剪切[J];兵工学报;1990年04期 |
6 |
刘顺,孙天泽,钟大赉;基性麻粒岩半脆性域剪切带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7 |
沈珠江;应变软化材料的广义孔隙压力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3期 |
8 |
徐连民,王天竹,祁德庆,于春海,顾励;岩土中的剪切带局部化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力学季刊;2004年04期 |
9 |
王学滨,宋维源,马剑,潘一山;多孔介质岩土材料剪切带孔隙特征研究(1)——孔隙度局部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5期 |
10 |
肖裕行,肖树芳,徐瑞春;层间剪切带粒度分形几何特征及工程地质意义[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2期 |
11 |
董建国,李蓓,袁聚云,赵锡宏;上海浅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
12 |
蔡正银,李相菘;无黏性土中剪切带的形成过程[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
13 |
周健,池永;砂土力学性质的细观模拟[J];岩土力学;2003年06期 |
14 |
徐连民;剪切带形成过程中的边界约束和加载速度效应[J];水利学报;2005年01期 |
15 |
李淑华;王富耻;谭成文;张红松;陈志永;;锻态电磁纯铁的剪切带和微观组织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1期 |
16 |
汪海锋;李文;;W丝/Zr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压缩变形行为[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7 |
郑亚东;;正投影网在剪切带应变分析中的应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18 |
董建国,李蓓,袁聚云;上海暗绿色粉质粘土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01年03期 |
19 |
王助贫;邵龙潭;孙益振;;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粉煤灰三轴试样剪切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
20 |
王德厚
,林伟平;水工建筑物基础设计中数值分析方法的安全度评价[J];长江科学院院报;1989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