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非均匀性对拉伸载荷下Ⅰ型裂纹的扩展和贯通机制影响分析

黄明利  王涛  唐春安  
【摘要】:基于细观损伤模型,应用RFPA2D程序再现了拉张外载作用下预开裂纹岩样中的一对Ⅰ型裂纹扩展、演化过程,并对不同均质度下岩样的贯通机制和载荷-位移曲线进行了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隋少强,曹思远,宋丽红,赖生华;体系域内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J];新疆地质;2003年03期
2 郭建华,石媛媛,刘辰生,朱锐;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西缘东河砂岩储集物性非均质性研究[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3 贾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1期
4 白振强;;河流-三角洲储层大孔道形成机理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7年04期
5 陈凤喜;刘海峰;张彦琳;王彩丽;;变差函数在辫状河沉积砂岩储层规模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淡卫东;庞锦莲;张尚峰;张昌民;;坪北油田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格架内储层宏观非均质性[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7 吕爱民;姚军;;裂缝性非均质底水油藏含水变化规律研究[J];钻采工艺;2008年04期
8 李军辉;柳成志;卢双舫;张君龙;孙海雷;郑景发;;复杂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Es33段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徐卫东;游小淼;;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储层非均质性[J];断块油气田;2009年03期
10 谢斌;;塔河油田1区下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4期
11 张俊杰;王涛;;水平井开发油藏储层建模研究——以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为例[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12 胡望水;陈顺顺;阎振华;戴寅;周萍;;HZ地区阜三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复杂油气藏;2010年04期
13 卢蜀秀;阎荣辉;;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盒8段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1期
14 赵贤正;桑树勋;张建国;刘会虎;王立龙;张聪;;沁南煤层气开发区块煤储层特征分析及意义[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15 任明达,徐海鹏,潘懋,张绪定,李树德,杨秀森,唐世荣,贡东林;模式分析与低渗透块状砂岩油藏开发——玉门老君庙油田M油藏[J];科学通报;1989年10期
16 管秀强,王淑玲,黄英;营72断块沙三中亚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7 金强,James R.Browton;用生产井信息确定储层非均质性[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18 乔河,唐春安,李晓,陈荣德;岩爆及采矿诱发岩体失稳破坏过程数值模拟新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1999年01期
19 杜宏宇;;三塘湖盆地裂缝油藏非均质特征及成藏探讨[J];吐哈油气;2003年04期
20 魏历灵,康志宏;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探讨[J];新疆地质;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利;王涛;唐春安;;非均匀性对拉伸载荷下Ⅰ型裂纹的扩展和贯通机制影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电吉;汤平;;岩质边坡开挖卸荷破坏机理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朱伯靖;石耀霖;;同震断层三维裂纹扩展问题研究(Ⅰ数学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屠晓利;陈玉田;费寿林;;用高速摄影研究冲击破碎过程[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5 刘宁;朱维申;张春生;;岩石劈裂破坏过程的计算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郑捷;;岩石反平面剪切裂纹扩展的2-D自动机模型[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徐绍辉;杜恩昊;张佳宝;;有限分析法解地下水流动中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尤明庆;苏承东;申江;;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与动态参数[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9 黄元清;石怀理;;爆区非均质岩体动力特性的测试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10 王克;查明;;考虑烃源岩非均质性的生排烃定量模拟方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荣;华北平原含水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岳中文;缺陷介质爆生裂纹扩展规律的动态焦散线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宋建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4 王震;陕北三叠系低渗油藏描述[D];西北大学;2006年
5 付志国;河流沉积储层砂体内部非均质表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曹广祝;岩石CT尺度小裂纹扩展与渗流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 邓万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描述及地质建模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赵越超;多孔介质中CO_2与油(水)两相渗流的MRI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永政;非连续变形分析法位移模式改进及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10 梁婕;基于不确定理论的地下水溶质运移及污染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明;应用无单元法模拟岩体水力劈裂[D];浙江大学;2006年
2 闫百泉;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3 郭守国;南二区西部葡I1-4层构造及砂体非均质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徐亚萍;喇萨杏油田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及水平井挖潜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郝敬华;文13东储层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薛峰;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含水差异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朱焕来;二类油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8 张斌;萨中开发区萨一油层组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及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杨曦;基于单井示踪剂的地层非均质性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10 李朋江;长北合作区块山_2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希利 通讯员 范明 何长江;“四维注水”载增产之舟[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胡永华;河道砂体储层技术理论填补空白[N];科技日报;2009年
3 杨建晖;储层改造掌控油藏开发主动权[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尚绪兰郎东江;核磁共振技术用于储层评价[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吕秋菱 杨江峰;提高缝洞体定位精度[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宋淑慧 刘磊 张媛;数模技术烛照油藏地宫全貌[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李俊杰 刘来宝;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监测技术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李学仁 马旭杰;与地下缝洞“心灵沟通”[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田真 庞丽丽 高爱霞;深挖复杂断块剩余油“宝藏”[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江其勤 席斌斌;油气包裹体分析技术攻关取得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