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应变能突变准则在岩体工程稳定性有限元模拟中的应用

孔广亚  
【摘要】:本文在明确区分了岩石材料的破坏与岩石工程系统失稳破坏不同含义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能量的原理,借助突变理论方法,提出了岩体工程开挖系统失稳破坏的能量突变准则,并将其引入有限元计算程序中,用以判断岩体工程系统失稳的可能性。通过对金川二矿区大面积无矿柱胶结充填采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证明所提出观点和判断准则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家武;;岩石破坏的(Drucker-Prager)准则和修正的Drucker-Prager准则理论的探讨[J];科技风;2009年10期
2 管桂平;;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边坡稳定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09期
3 王文标,黄晨光,段祝平;失效准则在广义Mohr空间的表示及应用[J];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4 陈津民;;细观应力破坏准则和五大强度理论[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5 杨雪强;朱志政;韩高升;何世秀;;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变形特性与破坏特性[J];岩土力学;2006年12期
6 程显锋;马心俐;;差异沉降引起砖混建筑破坏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9期
7 陈桂林;杨雪强;吴子超;;岩石的一种新剪切型破坏准则[J];福建建筑;2008年08期
8 冀晓东;宋玉普;刘建;;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9 谢仁华;唐羽章;;张量多项式强度准则相互作用系数实验确定方法[J];实验力学;1992年01期
10 杨荣根;刘忠玉;李昊;;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主动土压力计算[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1期
11 胡海浪;方涛;丁红瑞;李孝平;;岩体工程问题的现代数值分析方法综述[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年01期
12 丁德馨;毕忠伟;綦春明;;两端截尾概率分布下围岩可靠度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3 江军生;曹平;;银波铅锌矿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6期
14 杨更社;奚家米;邵学敏;李慧军;程磊;;冻结条件下岩石强度特性的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5 姜世平;芮筱亭;洪俊;王国平;徐浩;;发射药床冲击破碎过程的数值模拟[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16 江世永,薛顺应;弹塑性力学中的模糊因素分析[J];力学与实践;1989年05期
17 周风华,王札立,胡时胜;有机玻璃在高应变率下的损伤型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J];爆炸与冲击;1992年04期
18 孙玉科;大型岩体工程中的工程地质力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1994年03期
19 陈昌平;二滩水电站拱坝坝基岩体工程条件[J];水电站设计;1998年03期
20 程莉莎;程晓东;叶贵如;;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三维非线性分析及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广亚;;应变能突变准则在岩体工程稳定性有限元模拟中的应用[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2 肖树芳;李广杰;汪发武;;岩体工程中非确定性问题的理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3 李海波;蒋会军;赵坚;黄理兴;李俊如;;动荷载作用下岩体工程安全的几个问题[A];第八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朱焕春;李浩;;高应力岩体工程特性与强度参数[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桂秋;施楚贤;刘一彪;周万能;;平面受力砌体的破坏准则[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陶纪南;;岩体工程稳固性分析基础[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7 周维垣;;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景翼;;流变现象及其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9 王红囡;刘华波;;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准则与ANSYS[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10 钱七虎;;[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秋;砌体结构基本受力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张远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及有限元模式[D];清华大学;1990年
3 韦未;拱坝开裂分析及拉应力控制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何振军;高温前后高强混凝土多轴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英玉;金属材料的多轴疲劳行为与寿命估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张众;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毕忠伟;岩体力学参数推断的Bayes方法及截尾可靠度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8 黄吉峰;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有限单元构造方法的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高红;岩土材料屈服破坏准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10 唐予远;三维多胞机织复合材料冲击响应和能量吸收特征[D];东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有君;冻融条件下湿筛大骨料混凝土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赵强;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静强度破坏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侯正纲;三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于长江;冻融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多轴破坏准则[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蒋宁;砌体的破坏准则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元江;混凝土多轴强度与破坏准则[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建红;钢纤维混凝土的压剪性能在隧道衬砌设计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陈飞;冻融条件下引气混凝土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唐谢兴;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振动中的阻尼耗能和破坏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猛;砌体基本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分析与破坏准则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大型岩体工程稳定性关键技术获重要进展[N];科技日报;2003年
2 辛华;岩体工程稳定性出成果 混凝土导电技术有新招[N];中华建筑报;2003年
3 曾广均;紧贴工程实际 更新教学方法[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张艳江 罗文可;始于垒土攀险峰[N];中国水利报;2002年
5 袁燕;宋建波 获中国岩石力学最高奖[N];贵州日报;2004年
6 林宁;岩体工程地质力学[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赵世骞;抢救克孜尔千佛洞[N];新疆日报(汉);2000年
8 吴钰萍 李鹏;用绿色治愈边坡“伤痕”[N];中国花卉报;2004年
9 莫复尧;拯救新疆克孜尔石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