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震条件下岩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

薛守义  
【摘要】:地震条件下岩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综合课题。本文以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为理论指导,结合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与此课题有关的边坡岩体地质模型、边坡变形破坏机制、边坡岩体的力学介质类型、岩体的动力特性、边坡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及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原则进行了系统性概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J];意林(少年版);2011年17期
2 刘源隆;尤蕾;;地震时如何求生(上)[J];农村新技术;2011年13期
3 章柯;;东京信息:难忘地震之夜[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4 ;台风、地震并不是有害无益[J];科学启蒙;2011年Z1期
5 何晓辉;;日本大地震的经济后果[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6 刘勇;;汶川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措施[J];现代园艺;2011年11期
7 ;地震生存手册[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8 陈大鹏;陈菲;;隔震建筑物防雷装置设置探讨[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9 马煜;余斌;吴雨夫;张健楠;亓星;;四川都江堰龙池“8·13”八一沟大型泥石流灾害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吕慧;;基于日本大地震的社区持续管理探讨[J];安全;2011年08期
11 济刚;;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J];城市与减灾;2011年04期
12 蒲清平;罗庆;李纾;解铭刚;;地震灾后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4期
13 ;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J];当代畜牧;2011年03期
14 刘燕起;刘彤;;航海人员应对地震海啸的措施[J];世界海运;2011年07期
15 赵冰华;贾彩虹;宗兰;;基于DDA的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应用研究[J];江苏建筑;2011年03期
16 吕向红;闫眀媛;;荥阳宋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7 陈澌苇;;亚特兰蒂斯的道德隐喻[J];生物进化;2011年02期
18 ;地震小常识[J];青年与社会;2011年03期
19 ;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5·12开放周[J];中国应急救援;2011年03期
20 张茂省;李同录;;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守义;;地震条件下岩体边坡的稳定性研究[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2 吴辉;王光林;;华西医院地震中踝关节创伤治疗的回顾性分析[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3 肖华蓉;陈其兵;葛荣;;地震灾害后大熊猫栖息地竹类采笋标准的研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
4 李锡均;王嘉贵;张爱民;杨崇斌;;地震裂缝处理方法与实践[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金城;刘菲;范启雄;;海洋环境武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6 严松宏;;乐善村二号隧道总体地震反应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洪时中;;地震可能是一种自组织亚临界现象[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秦建增;李清林;冯建林;张珊敏;黄邦武;张建志;张晓普;;太原M_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政策;林钟明;陈瑞峰;;地震断层上海底管线的适应能力研究[A];2005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杰;方运买;张要田;;板集煤矿BF34断层探测研究与实践[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岩;变压器抗地震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2 李鹏;水—岩作用的岩体剪切特性试验与M-H-C耦合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万永革;“地震静态应力触发”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4 周克昌;分布式地震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刘伟;厄尔尼诺事件多因素成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马立杰;利用卫星遥感探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刘桂萍;地震活动不均匀性及地震断层相互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8 张红;D-InSAR与POLinSAR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9 张学民;华北地区壳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及与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滕云田;现代地震地磁观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琛;震后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杨郁青;门式起重机模态分析及抗震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王宏军;祁县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演化作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4 樊旭宏;中等城市地质灾害的防灾空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胡宝荣;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汶川县地震前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黄照南;CFRP修复震后严重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袁志东;活动断裂的公路工程危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王燕德;岩体边坡动力破坏演化过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9 夏英杰;爆破振动对矿山岩体边坡损伤弱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10 敏生才;地震灾区高中生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程度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嘉玲;地震是有前兆的[N];辽源日报;2005年
2 李润;火花上的地震常识[N];中国商报;2003年
3 林然;地震就像女人的心事?[N];中国商报;2002年
4 ;地震时如何避难[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薛桂彬  通讯员 王明瑞;由地震引发的阳光农业产品[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6 谭先锋;地震了怎么办[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张丽;给地震号号脉[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8 通讯员 白勇;地震生产迈好非典坎儿[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毛浓曦;痴迷地震,七旬老人情未了[N];工人日报;2005年
10 李守伦;乌鲁木齐地震[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