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涡轮接触应力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摘要】:轴流式陶瓷涡轮叶片的根部与金属轮盘的联接以及径流式陶瓷涡轮与金属轴颈的过盈配合是陶瓷燃气轮机设计制造中的关键问题。据有关资料报导,在陶瓷涡轮的旋转试验中,陶瓷叶片的根部及陶瓷叶轮与金属轴颈的联接处总是首先出现裂纹的地方。本文即为计算这类强度问题寻求解决办法。陶瓷叶片与金属轮盘的联接或陶瓷叶轮与金属轴颈的过盈配合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属受热状态下的弹性接触问题。弹性接触问题是个边界待定的非线性问题,当考虑摩擦时,它还是个不可逆过程。而受热状态下的弹性接触问题则更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如果用常规的有限元方法迭代求解,则计算工作量巨大。本文建立了一种有限元计算模型,形成了分别以接触点的接触力和热流为未知量的矩阵方程,把接触问题的非线性凝聚到少量接触点上,从而大大减少了迭代计算工作量。为研究燕尾形叶根接触应力的特点以及验证本文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本文制做了一副叶根与轮盘接触的光弹模型,其中叶根与轮盘材料的弹性模量之比等于陶瓷与金属弹性模量之比。用这副模型在不同载荷下进行了普通光弹试验和全息光弹试验。本文还应用了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编制了一整套处理光弹图像的软件,得到了模型叶根的应力分布。用本文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我们对叶根接触光弹模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变化规律一致,数值接近。最后,我们计算了某轴流式陶瓷燃气轮机陶瓷叶片根部的应力分布。利用本文的方法也能计算径流式陶瓷涡轮的接触应力。
|
|
|
|
1 |
谢勇;浦耿强;;基于摩擦学的顶置凸轮轴式配气机构改进设计[J];润滑与密封;2009年02期 |
2 |
周鑫;庞贺伟;闫少光;刘宏阳;;球头-锥面连接结构非线性接触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5年04期 |
3 |
浦耿强,杨叔子,周良弼,蒋国英,白羽;小型发动机配气机构接触应力分析[J];汽车科技;1999年02期 |
4 |
M.罗尔雷;苏美传;;发动机零部件的光弹试验研究[J];国外舰船技术(内然机类);1981年08期 |
5 |
郭军刚;韩志富;胡丽国;王春侠;;涡轮叶片材料非线性应力数值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7年06期 |
6 |
廖爱华,张洪武,吴昌华;增压器压气机三体接触问题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5年04期 |
7 |
肖友刚;陈志刚;袁英才;;斜压状态下回转窑托轮接触疲劳寿命预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8 |
侯乃先;李立州;岳珠峰;;轴流式涡轮增压器涡轮叶片的优化设计[J];机械强度;2007年06期 |
9 |
孟凡明;张优云;;污染颗粒—活塞环—缸套接触数值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5年06期 |
10 |
徐军;白相林;张锐岩;刘晗;;10MW氦气轮机涡轮轮盘强度的计算方法[J];热能动力工程;2007年03期 |
11 |
田四朋,唐国金,李道奎,袁端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结构缝隙设计[J];推进技术;2005年05期 |
12 |
徐红漫,陈国华;凸轮与挺柱间接触应力计算[J];内燃机;2001年01期 |
13 |
周贤,刘义伦,赵先琼,李学军;回转窑托轮接触应力分布研究[J];有色金属;2002年03期 |
14 |
宋雅娜;张国舟;;大流量、高压航天反力式涡轮最佳通道气动设计[J];宇航学报;2006年05期 |
15 |
Hoznedl Michal;Tajc Ladislav;Bednar Lukas;Dvorak Dalibor;;端墙形状对蒸汽涡轮效率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2011年01期 |
16 |
刘新灵,周家盛,钟培道,张卫方;某发动机Ⅲ级涡轮叶片断裂失效分析[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8期 |
17 |
施丽铭;张艳春;;汽轮机套装叶轮接触问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热力透平;2007年04期 |
18 |
王宝官,王武,吉洪湖;模拟涡轮叶片内冷通道方管和锥形管换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5期 |
19 |
徐青;凌长明;赵冬梅;;分离结构扰流柱的叶片通道流动与换热数值研究[J];工业加热;2007年01期 |
20 |
;西北工业大学传热与冷却实验室及课题组简介[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