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花岗岩摩擦试验与库区构造应力场的反演
【摘要】:正本文就岩体稳定性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评价岩体稳定性的新方法,即评价岩体的稳定性应着重评价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稳定性,丽评价岩体中软弱结构面的稳定性应根据软弱结构面上的应力状态及其滑动准则,来定量评价其稳定性,从而评价岩体的稳定性。
|
|
|
|
1 |
肖拥军;柴波;应赣;;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斜坡构造体系特征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2 |
陈发菊,李玲;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组织培养研究现状[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
3 |
毛汉英,高群,冯仁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支柱产业选择[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
4 |
秦建成,高明;三峡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安全评价——以重庆忠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4年01期 |
5 |
伏永朋;常宏;谭建民;韩会卿;;三峡库区老坟园残留阶地型斜坡稳定性评价[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年04期 |
6 |
祁生文;伍法权;常中华;刘海燕;司维兵;;三峡地区奉节县城缓倾层状岸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7 |
焦世珺;钟成华;邓春光;;浅谈流速对三峡库区藻类生长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年02期 |
8 |
王世元;;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务必把好事办好——在三峡库区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项目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06年19期 |
9 |
彭琰;;三峡库区军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8年23期 |
10 |
刘晓;苏维词;;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生态风险源分析及其防范[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
11 |
罗来明;;以科技创新破解三峡库区的“环发矛盾”[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
12 |
王孔敬;;三峡库区多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旅游业的深度发展[J];江苏商论;2010年05期 |
13 |
王兴义;;三峡库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J];才智;2011年13期 |
14 |
杨海明,池三川;构造应力场对地球化学场的控制作用——以广西南丹芒场锡多金属矿田为例[J];现代地质;1990年02期 |
15 |
李少游;广西灌阳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
16 |
华保钦;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J];沉积学报;1995年02期 |
17 |
夏根宏,张树勋;甘肃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J];西北地震学报;1996年04期 |
18 |
刘殊,吴金清,张志祥,向红梅;三峡库区资源植物调查初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年03期 |
19 |
杜佐华,严国安;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改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3期 |
20 |
孙冷,黄朝迎;三峡库区秋雨的气候演变规律[J];地理学报;2000年S1期 |
|